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出自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這是他登山臨江時所見到的場景。此時正值暮春時節,傍晚霞光四散,燦爛得如同錦緞鋪滿天空,江水則清澈明凈,宛如一條白練伸向遠方。
這短短的一句,就將自然景物的色彩對比調動到絢麗的地步,字詞的運用也非常清雅柔和,景物情調空靈,畫面感強且幽美。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出自杜荀鶴《春宮怨》,這是他寫的一首宮女抒怨詩,明寫宮女,實則是在代寫自己的幽怨現狀。
風暖這一句向來為世人所稱道。入宮之后的宮女,無意間發現了春天,春風帶著暖意,鳥兒輕啼聲繁碎,太陽升高后,花影層疊,更顯濃重。
雖是寫景物,但這句寫得卻頗為濃艷,暖、碎、花影重,字里行間洋溢著風的柔情與花的明麗,聲音、光亮和色彩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明艷亮麗的景色,也難怪有詩話集將其歸入綺麗一格。
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
出自蘇軾《行香子·過七里瀨》,他這首詞,全然是對大自然美景的盛情贊嘆,全篇寫得都很美: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這里的景色來自富春江上的七里瀨,二月的一天清晨,蘇軾乘輕舟游過此地,被清澈寧靜的美景所打動,在詞中極盡寫了江水之美。
小舟、清江、沙洲、魚翻、白鷺、青山,這些關鍵詞一出,就能想象到那應該是一幅多么美妙、如詩如畫的水光山色了。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
出自張先《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這是他在春天來臨時感嘆年華易逝的春愁詞,因為年紀大了,看到晚春之景,就在感慨自己已經逝去的美好年華。
雖然基調挺愁人的,但這首卻是張先的名作,尤其是云破這一句,是千古傳誦的佳句,張先甚至因為這句而被譽為張三影。
入夜后鴛鴦在池邊沙岸上并眠,云層被明月沖破,月光之下,花枝在晚風中婆娑弄影。
這一句所描繪出來的景色是如此的搖曳生姿,帶著月色的朦朧和花兒的風姿,有些嫵媚,有些哀愁,又帶著艷麗的生機,美感無限。
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
出自李冠《蝶戀花·春暮》,這一句曾被贊說連云破月來花弄影都比不過,后來被賀鑄原樣搬到一首蝶戀花詞里,可見佳句的歡迎程度。
寫這首詞的時候,正是暮春之夜,李冠晚間散步,遇見數點微雨,淡月清風和隱約花香。
在這清新淡雅的景色中,流露出作者的點點春愁,詞寫得深婉優美,在流轉自然中讓人感悟到一片清愁。
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
出自宋代詞人曹組的《如夢令》,這是一首很有趣味的小詞,值得全文欣賞:
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
在睡夢中被啾啾鳴啼的黃鸝驚醒,起來一眼就看到了延綿的蔥蘢綠意,起身到庭院中賞景,此時只感到一片幽寂,只有風動時舞弄倩影的花草。
這詞看起來有些無聊孤寂,大概是詞人剛一睡醒,發現只有自己一個人的緣故吧。這種感覺也是很常見的,好比午睡醒來后,天地間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那種孤獨。
不過詞人把這種寂靜景色寫得非常有韻味,畫風清麗,透露著絲絲淡雅悠閑。
脈脈花疏天淡,云來去、數枝雪。
出自范成大《霜天曉角·梅》,以寒梅為題,寫自己的悵惘幽愁。
寒梅立風中,浮云天上飄,梅花白似雪。范成大用這幾種意向營造出了一種氣清云閑之美。
脈脈是含情的樣子,用在梅花身上更襯其清冷,用景物寫人之情,也透露出詞人的孤寂情感。
掃卻石邊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滿天人睡也。
出自吳西逸的小令《清江引·秋居》,這首也寫得非常清雅,畫面很美:
白雁亂飛秋似雪,清露生涼夜。
掃卻石邊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滿天人睡也。
白雁亂飛,秋霜滿地,清涼的露水更襯夜之涼。走在山石中,衣袍掃去了霧氣,醉步踏在松樹下的斑駁月光,下一瞬間,詞人已經醉倒在地,滿目都是星斗,就此伴著云影松濤聲入了夢鄉。
這是一個醉鬼以天地為屋宇的小經歷,可以看到詞人的性情頗為灑脫豪放。而他醉后所遇到的秋景,卻是那樣的靜謐而清爽,寧靜且淡泊。所表露的情感也是那樣的淡雅瀟灑,極富情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