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fù)習:語言運用之句子表達效果做題思路
壹設(shè)題角度
【語段特點】
該類題目一般考查描寫抒情類語段。這類語段主要是對某些意象或環(huán)境等進行多角度的細致描摹,有些還輔以適當?shù)氖闱槌煞帧N膶W性強,語言優(yōu)美,表達往往更為形象生動,有些語段還特別注重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富有畫面感和意境美等。
【提問方式】
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2、文中畫線的句子有何特點?請簡要分析。
【設(shè)題角度】
1、比較型
將原句與題干所給句子比較,如: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為什么?
2、整體語段分析型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如:文中畫線的句子有何特點?請簡要分析。
【答題步驟】
第一步,通讀整個語段,快速把握中心意思,以句子為單位,劃分語段層次。尤其要找準語段描述的主要事物(或景物)的角度或特點。
第二步,讀透原句,找出其本身之美。
第三步,比對題目中所改的句子,找出其與原句表達的不同之處。
第四步,根據(jù)總結(jié)的答題角度,針對原文之美整合答案,答出原文的妙處。
(一個句子的表達效果,應(yīng)放在整段文字甚至整篇文章中來衡量,好的句子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或者使文章增色不少。)
(注意:一般不答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好,最多分析完原文的妙處后,加一句改寫后的句子達不到這樣的表達效果。)
貳答題角度總結(jié)
1、修辭手法:
找出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分析手法的效果、好處。如比喻的生動形象;擬人把物人格化,富于情趣;排比能增強語言的氣勢,起突出強調(diào)的作用
2、句式特點:
①長短句——長句是用詞較多、結(jié)構(gòu)復(fù)雜的句子;
短句是短小精悍、節(jié)奏短促、生動明快、活潑有力、節(jié)奏性強的句子。
使用短句,使語言簡潔明快,富有節(jié)奏感。
長短句結(jié)合,使句子錯落有致,節(jié)奏富于變化。
②整散句——整句是結(jié)構(gòu)相似,形式比較勻稱整齊的句子,如對偶、排比即屬此類。散句則是形式錯落,結(jié)構(gòu)不整齊的句子。
使用整句,使語言形式整齊,音節(jié)和諧,氣勢增強。
整散句結(jié)合,靈活自然,使語句波瀾起伏,句式參差,錯落有致,節(jié)奏頓挫,音韻和諧。
另外,倒裝句、設(shè)問句、反問句、雙重否定句等,這些句式比陳述句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倒裝句:強調(diào)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
設(shè)問句:常能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反問句:常能給人語氣強烈、擲地有聲的感覺;
雙重否定句:則肯定的意味更加濃烈。
3、改變語序:
起強調(diào)、突出作用。(參照句式特點中的倒裝句,并注意觀察題干中哪一部分與原文有變化,變化的部分往往就是作者強調(diào)的重點。)
4、語體特點:
口語:自然親切、活潑生動,靈活簡短;
書面語:莊重嚴謹。 (要根據(jù)語境選擇合適的語體)
5、精妙用詞:動詞、形容詞、擬聲詞、疊音詞、名詞羅列等都是極富特色的,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動詞尤其是非動詞活用為動詞往往能夠使語言生動形象;
形容詞不僅可以從形、聲、色、光等方面點出事物的特點,還能傳達出作者的情感;
擬聲詞可以使描寫生動逼真,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疊詞能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diào)作用;
名詞羅列,形成多個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及多個意象疊加的現(xiàn)象,如一個特寫的鏡頭,營造出特定的意境。
另外,還可分析其中的兩字短語、四字短語等。如連用四字短語,概括力更強,使文章語言典雅而富有韻味。
6、語言特色:形象生動、簡練傳神、簡約含蓄、淡雅自然等。
7、人稱使用:
第一人稱——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拉近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使情境顯得更為真切,便于抒發(fā)情感和進行心理描寫。
第二人稱——增加親切感,這種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對我們娓娓而談一樣,無形之中拉近了讀者的距離。
第三人稱——以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的身份進行敘述,客觀公正。
8、表達效果:可從內(nèi)容、情感、意境等方面進行分析。除了答個別的,要答出對整個段落的效果及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熟題回顧】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立于蜻蜓點水之岸,漣漪隨風散,睡蓮懶伸腰,蜻蜓舞水漣,落葉浮水面,傾聽水蓮吟,點點滴滴醉迷離,荷葉隨風唱秋吟,水光瀲滟蕩秋色。這一汪秋水綿綿含秋情,這一汪秋水潺潺蕩秋意,水有情,物有情,人有情,享這秋意溫涼,心頭泛起古箏柔柔。指尖點起的古箏之音就如這水這般輕柔,就如這蜻蜓這般清逸,就如這睡蓮這般脫俗,閉眼這秋意竟讓人如此沉溺,睜眼這秋色竟讓人如此著迷。放逐那些胡亂的念想,沉溺于秋天的旖旎風光,②,盡享秋意溫涼,盡享古箏柔柔。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指尖點起如這水般輕柔,如這蜻蜓般清逸,如這睡蓮般脫俗的古箏之音,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4分)
[參考答案]
如這水般輕柔,如這蜻蜓般清逸,如這睡蓮般脫俗是修飾古箏之音的,原文將這些修飾成分放在了最后,起到了強調(diào)作用,突出了古箏之音的輕柔、清逸、脫俗的特點,使讀者加深了對古箏之音的印象,而改寫句子則起不到強調(diào)、突出古箏之音特點的作用。
[角度總結(jié)]修飾成分后置,起強調(diào)、突出作用。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
街上的高攤與地攤,還有果店里,都陳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來的水果。那些水果,無論是在店里還是在攤子上,①,果皮上的白霜一點也沒蹭掉,而都被擺成放著香氣的立體的圖案畫,使人感到那些果販都是些藝術(shù)家,他們會使美的東西更美一些。在這些果攤中間,還有很多個兔兒爺攤子,一層層的擺起粉面彩身,身后插著旗傘的兔兒爺——有大有小,都一樣的漂亮工細,有的騎著老虎,有的坐著蓮花,有的肩著剃頭挑兒,有的背著鮮紅的小木柜。
……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有的騎著老虎,有的肩膀上擔著剃頭挑兒,有的坐著蓮花,有的背著鮮紅的小木柜。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4分)
[參考答案]
①原文語序更合適,句式更整齊,更有節(jié)奏美感。
②原文有的肩著中的肩字名詞用作動詞,使用巧妙,既更好地形成了排比,又給人一種畫面感。
[角度總結(jié)]①語序調(diào)整;②用詞(活用);③修辭(排比)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淡比之濃,或許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潤物無聲,容易被人接受。蘇東坡寫西湖,曾經(jīng)有一句淡妝濃抹總相宜,但他這首詩所贊美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雖然蘇東坡時代的西湖,并不是現(xiàn)在這種樣子的,但真正欣賞西湖的游客,對那些大紅大綠的,人工雕琢的,車水馬龍的濃麗景色,未必多么感興趣。識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時節(jié),在那細雨,碧水,微風,柳枝,槳聲,船影,淡霧,山嵐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何特點?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①運用兩字短語,語言簡約含蓄,淡雅自然。
②運用比喻修辭,描繪出一幅早春細雨中的西湖美景,令人神往,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角度總結(jié)]①用詞(兩字短語);②語言特點;③修辭(比喻);④表達效果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歷經(jīng)幾百年,秦腔竟然沒有被淘汰,被沉淪,①。這其實是有解的,其解就在陜西這塊土地上。如果你是一個南方人,坐車轟轟隆隆往北走,渡過黃河,進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來竟是:一抹黃褐的平原(a)一處一處用木椽夾打成一尺多寬墻的土屋,粗笨而莊重;沖天而起的白楊、苦楝、紫槐,枝干粗壯如桶(b)葉卻小似銅錢,迎風正反翻覆……你立即就明白了:這里的地理構(gòu)造竟與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統(tǒng)一(c)②,活脫脫的一群秦始皇兵馬俑的復(fù)出:高個,濃眉,眼和眼間隔略遠,手和腳一樣粗大,上身又稍稍見長于下身。當他們背著沉重的三角形狀的犁鏵,趕著山包一樣團塊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著腦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臥的石磙子碌碡上吃著牛肉泡饃,你不禁又要改變起世界觀了:啊,這是塊多么空曠而實在的土地,在這塊土地挖爬滾打的人群是多么(d)二愣(e)的民眾!那晚霞燒起的黃昏里,落日在地平線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高音喇叭里傳播的秦腔互相交織,沖撞,這秦腔原來是秦川的天籟、地籟、人籟的共鳴啊!于此,你不漸漸感覺到了南方戲劇的秀而無骨嗎?不深深地懂得秦腔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點卻時間、空間的位置嗎?
文中畫線的句子若改成人們漸漸感覺到了南方戲劇的秀而無骨,也深深地懂得秦腔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卻時間、空間的位置,其表達效果不如原文,為什么?(4分)
[參考答案]
①原文使用反問語氣,能夠增強語言氣勢和文章感染力,表明結(jié)論確定無疑;
②原文運用第二人稱,既與上文中的你相照應(yīng),又能夠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
[角度總結(jié)]①句式(反問);②人稱(第二人稱)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贊譽,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韻多姿,美得雍容華貴,美得絢麗嬌艷,美得驚世駭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確定、所公認了的。它的美不懼怕爭議和挑戰(zhàn)。有多少人沒有欣賞過牡丹呢?卻偏偏要坐上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千里萬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約而同,揣著焦渴與翹昐的心,滔滔黃河般地涌進洛陽城。
歐陽修曾有詩云: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卻偏偏要千里萬里,天南海北,揣著焦渴與翹昐的心,來到洛陽城。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參考答案]
①原句列舉了交通工具坐上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可見人們心情之急切;爬山涉水,寫出不管多么艱辛,也阻擋不了人們的腳步;;
②原句的不約而同寫出人們想法一致,滔滔黃河般地涌進洛陽城運用比喻,寫出想去洛陽城看牡丹的人很多;
③原句表達更為形象生動,更能突出人們想去洛陽城看牡丹的急切心情和對牡丹的由衷喜愛之情。[角度總結(jié)]①用詞(短語、修飾語、動賓短語);②修辭;③效果
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