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涉世以慎言為先,修己以清心為要。
群處守口,獨處守心。
簡單精煉的八個字,包含了為人處世的精要,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大智慧,也是我們畢其一生需要學習和修煉的。
群處守口,是一種涵養。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曾言: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此言非虛。
據心理學家考證,每個人內心都有渴望被關注的欲望,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通病,越是人多的時候,我們越是想說話,為的就是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以此標榜自己。
然而,殊不知,有時候我們話越多,不但不能表明我們的厲害,反而越能暴露一個人的膚淺。
因為,言多必失。
一個人的話越多,暴露的弱點就越多。正如《鬼谷子·中經》所言:言多必有數短之處。
況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知道,你自以為的優越,在別人的眼里不過是跳梁小丑而已。
所以,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越是博學謙遜之人,越懂得沉默。
群處守口,是一種智慧。
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不是不真誠,而是防人之心不可無。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人多的地方是非也多,有時候你的無心之話,可能成為某些有心人的話柄。
例如,古有自作聰明,事事搶在主公曹操之前命令下的楊修,最終被自己嘴欠害死,今有銷聲匿跡的星光大道主持人老畢,真是成也一張嘴,敗也一張嘴。
所以,不要在人前過于口無遮攔,小心成為別人的把柄;不要在人前過于坦露你的隱私,小心轉頭成為別人的笑料八卦;不要在人前抱怨,因為這世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不要在人前說別人的壞話,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更不要在人前議論你的領導,你永遠不知道哪天會傳到領導的耳朵中……
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在人前守住嘴。
正如,雪萊說的,靜水深流,淺水喧嘩。
獨處守心,是一種修養,更一種境界。
越是獨處的時候,越要反思己心、守住本心、凈化自心。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慎獨則心安。
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在獨處的時候,能夠保持謹慎自律、反思自省,才能獲得心靈的真正安寧富足與不斷成長。
獨處,是一個人自省成長的最好時機。
俗話說得好,一分靜,一分慧。
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我們才能完全靜下來,直面自己的內心,傾聽自己的內心,與真正的自己對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并發現自己的不足。
就如,千古完人曾國藩,他的一生中,不管是落魄還是高光時刻,他一直堅持的一個習慣,就是每天必然拿出一段時間,獨處靜思、反思己過,所以才有了他低谷時候的不餒,巔峰時期的不傲,才有了一次次人生關鍵期的正確抉擇。
獨處,是內心的沉淀,是智慧的搖籃。
獨處守心,是一種享受,更一種品質生活。
尤其,在當下浮躁喧囂的時刻,我們常常光顧著熱鬧忙碌、奔波追逐,而忽略了自己的內心,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所以,我們更需要停下來,等等我們的靈魂,內觀自己。
你知道嗎?巴厘島,專門有個節日叫寂息節。
在這個節日期間,人們不外出,不社交,只是靜靜地待在家中,審視自我,思索人生,凈化心靈。
獨處,是一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時刻,也是一個人凈化自我、享受時光的愜意時刻。
只有在獨處的時候,心是完全放松的;只有在獨處的時候,世界是完全屬于自己的;只有在獨處的時候,一切都是美好悠然的。
獨處,是一種美好,一種愜意,一種詩意的存在,讓浮躁的心有了棲息地。
正如劉若英說的:
在紛繁世界保有一片心靈凈土,獨處里自由的美好無可取代。
獨處,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時刻。
所以,一個人不會獨處,也就不會真正的生活。
最后: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每個人的一生,無非就是不斷修煉自己、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自己,不斷遇見越來越好的自己的過程。
群處守口、獨處守心,是最樸素又是最深刻的智慧。
愿你,能夠群處守口,收獲越來越沉穩智慧的自己。
愿你,能夠獨處守心,收獲越來越澄靜豐盈的自己。
END-
版權聲明:小墨伴您,溫暖向陽,微笑生長。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