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墮之而生焉 Born to die
文:蘇遠梔
一
看過盛夏的熾熱,也見證春芽盎然,當秋風走過,只需一夜,萬物便失去了色澤,枯萎黯淡的荒野,一片死氣生機。冬雪未曾到來,殘碎枯木已足夠代表了。在一場寒冬里悄然死去。
樹紋斑駁,刻下生前事跡,名姓跌落塵土,隱去一切浮華亮鮮,浮塵壓過黃葉枯枝,最后的掙扎,在無聲中消逝在生命里。
風里裹挾著故事,誰會在意?無人聆聽。
火,自我燃燒著引燃。干燥的枝干,不足以阻擋,哪怕只是微粒的火星,蔓延,順風而散,無人在意被燒毀的詩集。
悲鳴的呻吟,那是不甘燃燒的一顆有靈魂的心。
黑色的灰燼,風帶去更遠的遠方,一并帶走了殘軀,散落訴說生前的故事。
火,還在燒,未曾停止。
二
枯木逢春,需靜待花開。
忍受隆冬的勇氣,遲早會消磨殆盡,在生命流盡之前,至少,留下些許足以銘記的東西,一片殘敗泛黃的樹葉。
一葉目睹烈火焚尸,卻不曾完全落塵無蹤的纖維,它還活著,盡管不再完整,薄薄一灘身軀,像是在見證生命的宣誓。
它死了,但它還活著。
生命的偉大,在于它是如此的脆弱渺小,如同一粒塵埃;塵土渺小,卻有著孕育萬界生長的巨大能量。
萬物的誕生,自塵埃發出,又枯萎凋零,重返于大地,化為烏有,成為另一種顆粒物,喚醒新生。
不要悲傷,冬季的沉睡只是暫時,終有一天會醒來,風會送出過往的故事,也會帶來信念的詩意。
三
風卷起殘跡,那是曾經火存在的痕跡。
焦黑與烤熾的刺鼻,輕嗅深處喚起回憶,空中勾勒的斑點,有哪一片,來自于未知遙遠的思念,以這種方式相見。
當一滴水從空中凝結冰花,更多的水滴因此而轉變自己的形態,以此表決自己的合群。
當與大地相擁,終究還是一灘水。
大塊大塊的白,覆蓋了凍土上的焦灼,大自然用自己的方式,去嘗試治愈自己受傷的身軀。
白色的世界里,沒有雜色,任何的顏色都會被排斥,被判定為骯臟。
白的樹、大地,白色的天空下,雜色物種被一眼鎖定,淪為獵物,不久便也會成為一具白骨森森,褐紅色成了最后的反抗。
白色的世界,更適合終結。
四
一紙白色的病例單,紅與黑構成交織,人生真的就到此為止了。
窗外是一望無邊的灰暗,遠處依稀有燈光,接過單子的那一刻,頭頂最亮的那一顆星,仿佛也暗淡了。
美好如期而至,但,有的人已無機會看到地平線那一端的拂曉。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