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約365—427年),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卒后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豐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后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人物評價:
李白《九日登山》: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蘇軾: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
魯迅《題未定草(七)》: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朱光潛《詩論》:淵明在情感生活上經過極端底苦悶,達到極端底和諧肅穆。
梁啟超《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
軼事典故:
出身寒素
陳寅恪認為: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淵明亦出于溪族。郭沫若說:陶侃本是東晉當時的少數民族溪族。 溪人是半漢化的越人。從陶淵明的自敘中,可以看出其對自己的寒素之士的身份是十分明確的。陶淵明在當時雖然以隱逸得高尚之名,但實際所處的社會階層卻在士庶之間。
葛巾漉酒
陶淵明正在釀酒。郡將前來探望。適值酒熟,陶淵明順手取下頭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將葛巾罩在頭上,然后接待他。
無弦之琴
陶淵明有一張不加裝飾的琴,這琴沒有琴弦,每逢飲酒聚會的時候,便撫弄一番,來表達其中意趣。
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時候,重陽節這天,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在東籬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東籬旁邊。過了一會,陶淵明望見一個穿白衣的人過來了,原來是刺史王弘給他送酒來了。淵明當即小酌一番,大醉而歸。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量革履
陶淵明沒有鞋子,王弘吩咐手下的人幫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請示他陶淵明腳的大小,陶淵明便坐下來伸出腳讓他們測量。
顏公付酒錢
顏延之在當劉柳后軍功曹這個官職時,曾經在尋陽和陶潛交情很好。后來顏延之在始安郡這個地方當官,在經過陶潛住的地方時,便天天去陶潛家。要走的時候,顏延之留下二萬錢給陶潛,陶潛全部把錢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
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論貴賤,只要有人拜訪陶淵明,只要他有酒,就會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淵明若先于客人醉了,就會對客人說:我醉了想睡了,你離開吧。淵明的率真就在此處。
來源:歷史人物傳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