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度過了7年時間的ATX660
從小就和單車結緣,依然忘記小時候是用老爸的28大杠斜跨大三角來回腳踩1/4圈學會的,后面還因為車子太大,從上面摔下,右肢三段脫臼,那個劇烈啊。。。
07年到杭州工作后,為了解決交通問題,就買了輛二手捷安特單速買菜車(舊的不容易偷),一般騎行時很輕快,第一次知道好的單車可以這么輕松,但好景不長,過了半年,就因為爆胎把輪圈給炸裂(之前主人在剎車皮磨損嚴重情況下依然在使用,造成對輪圈磨損嚴重)。
類似下面這款(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刪除)
經過同事朋友科普,推薦了二手的ATX660(預算和小偷),當時的入門首選(那個年代同級美利達的勇士也不錯)
這輛660給了我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選行-----從老家騎車回杭州(全程140KM)
當時就一個頭盔、背包、水壺、手套、補胎工具、氣筒,就上圖中的所示。
當時是菜鳥,不知道有騎行褲這長途出行必帶物件,造成最后30KM時,PP都快裂開了
在夏天沒有做防曬,結果褪了一層皮
第一次和車友遠行
杭州這邊騎行氛圍很Nice,周邊有很多適合長短途的騎行路線
大概也就過了半年多,第一輛ATX660就在一次出門后沒有再回來。。。。年經不懂啊,車子還是不能離身啊。。。
經過這半年多的騎行和車友的交流,拿著巨款買了大行的第一代的SP16,也就是SP8的官方升級版(升級了雙牙盤),當時主要考慮下面幾點:方便存放,遠行時如果累了也方便搭車回,平時走的路線也不用山地車,有精致感。
沒過多久,在網上看到這張硬叉的第一代ATX660時,對這個涂裝沒有了抵抗力,一直長草,雖然已經停產多年
(下面這張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刪除)
一直在本地論壇關注,看有沒有出的,路上也一直關注有沒有在騎車,看到過幾次,都準備上去問要不要賣。。。。
終于等到有人出這車(淡藍色款,一點小遺憾),應該說是出這個車架,因為變速套件、剎車、輪組都是不可用,車架成色也比較一般,但還是很喜歡啊,就騎車20km去拉回來,從車友那里收二手件(除去輪組、剎車皮、坐包、線管是全新),折騰了半年多,裝車完成。下面上照片(應該11年時拍的)
第一代的ATX660
還是很協調的
很精神、有沒有
R7前叉,雖然我一般都是鎖死當硬叉用,但看著霸氣啊
R7之前用過一段時間的mosso的硬叉,日常使用足夠且省力,爬坡還輕松些,但不平的路面有點顛手,戴手套會好一些,升級R7基本上是為了裝X,因為我不沖山,一般都是鎖死,壓馬路的節奏。。。。
禧瑪諾的Alivio套件(當時3*8=24速),娛樂之選,入門用戶,建議還用這個級別的,先體會體會。
WELLGO M20單軸承腳踏(實惠之選),抓鞋底很牢,用了快7年,大概里程應該是3W公里,使用沒有問題,就是有點澀,加點油就可以了。
FR5剎把和從SP16上換下的K標V剎,技術好的師傅調整一下線管之類,手感還是很不錯的,因為車架太老,沒有碟剎座,只能上V剎。
V剎優點:重量輕、維護比較簡單、價格便宜,
缺點:雨天性能下降、雨天泥沙泥沙容量傷圈
碟殺就是V殺的對立面,當然會更裝X點
DH19的輪圈和久裕二培林花鼓自組輪組
一般建議首選培林花鼓,基本不用維護
WTB的坐包,P感很好,一般都在WTB能找到合適的,坐包直接影響P感,很重要。
因為都是差不多6年前的配置了,都已經停產,就不上鏈接了。
說說一些單車旅行的想法:
差不多價位情況下
山地車:通過性好、裝載能力強、爬陡坡強點(大齒比),車重些
小折疊車:通過性一般、裝載能力普通、車重輕、重點方便攜帶(累了就直接搭車走)、提速快但維持速度能力差----輪圈大小決定
小輪車:通過性一般、裝載能力普通、車重輕、提速快但維持速度能力差----輪圈大小決定
公路車:通過性一般、裝載能力差、車重輕、齒比關系陡坡比較吃力、提速慢但維持速度能力強----輪圈大小決定
新手還是建議入門山地車,像捷安特的7系列和美麗達的公爵系列,自組的話建議后面了解車的一些常識和特性(齒比、輪胎、前叉、變速套件、剎車之類)后再考慮
經過一段時間體驗后,會越來越懂得自己更喜歡哪種騎行方式:長途旅行、一日游、沖山等等。。
我是喜歡單車旅行壓馬路,所以出去基本是大行的SP16----方便攜帶
一般出行記得帶下面幾件:頭盔(安全第一)、騎行褲(再也不擔心爆菊和黏黏的PP)、騎行服(更透氣和干爽)、手套(汗也不會影響把套和顛簸的路段手不容易酸)、水壺
按情況帶:備胎、補胎工具、氣筒、手電等等
秋天到了,一起去看楓葉吧,下面用一組照片源自位于杭州臨安指南村路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