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臘月二十三日或者二十四日,就是我們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小年了。
一般在北方是二十三,在南方則是二十四。人們在小年這一天,就要祭祀灶君了,所以這天又叫做灶神節、祭灶節。
在我們北方,有一段民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白面發;二十九,滿香斗。說的就是年前人們忙活過年的情景。
明天就是臘月二十三了,今天我們就聊聊這首歌謠的頭一句:二十三,糖瓜粘。
在小年這一天,最主要的活動,就是祭祀灶神。灶君就是灶神,俗稱灶王爺,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民以食為天,所以灶王爺被老百姓們奉為家庭的保護神,早在先秦時期,就列為五祀之一。
關于灶王爺的身份,民間說法不一。早期有的說是炎帝、祝融,還有說是姜子牙封的張奎,還有的說是張單、蘇吉利、唐百忍,甚至說是玉皇大帝的三太子,并且每一個人物背后,都有一個不同的傳說故事。
灶王爺的身份究竟是誰,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祭灶已經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很廣的習俗了。
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老百姓的家中,以保護和監督這個家庭,到了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這一天,灶王爺就要升天,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年來的工作,并把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有善行、惡行,如實地匯報給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交給灶王爺。
所以說灶王爺的匯報內容,對一家人的吉兇禍福非常重要。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們在這一年之中,難免會說錯話,做錯事。為了避免灶王爺說自家的壞話,人們在這一天就要祭祀灶王爺,送灶王爺上天。
怎么祭祀呢?一般是兩邊擺上水果,中間擺上一碟糖,爐內燃香一炷。兩旁貼上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保佑一家老小的平安。
中間的這一碟糖,就是民謠中說的糖瓜,是祭灶的關鍵所在。糖瓜,是祭灶時最具特色的供品,原料就是麥芽糖,因為一般是圓形的,像瓜的形狀,所以就稱為糖瓜,因為粘嘴又粘牙,所以也叫膠牙糖。
為什么要供這種糖瓜呢?因為糖瓜又粘又甜,灶王爺吃了,就粘住他的嘴,嘴巴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就不會說這家人的壞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