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2006年3月4日,胡錦濤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界委員聯組討論時,提出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即: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已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10月11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正式將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寫入《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和踐行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體 系這個重大命題和重大戰略任務。《決定》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進人新世紀,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全黨全社會一項極為緊迫的重要任務。
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舉行。胡錦濤講話指出,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要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
各級黨委政府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人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組織開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逐步得到改善、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升,在全社會引起良好反響。
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黨的十六大以后,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廣泛開展,文明城市(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三大創建活動更加深入,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發展很快,在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3年8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印發《關于評選表彰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暫行辦法》, 規定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評選標準、申報評選范圍和程序。在黨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更》兩周年前夕,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印發《關于深人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意見》,要求緊緊圍繞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質,在全國城鄉深人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百城萬店無假貨和做人民滿意公務員等各類創建活動,不斷增強道德建設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經黨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決定,從2003年開始,將黨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
來源:《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