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年,5歲的李白跟隨父親走了數(shù)千英里,來到了四川慶聯(lián)鎮(zhèn)。許多年后,由于李白自稱為"青蓮居士",這個地方被改為"青蓮鄉(xiāng)"。剛到的李白沒有朋友可玩,常常凝視著天空中的月亮。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令人驚訝的是,有時缺少月亮并且圓弧是彎曲的。
小李白不知道那是月亮,所以稱它為"白玉盤",又懷疑是王母娘娘的瑤臺鏡飛到了天上。

"天上真的有神嗎?"
"月亮上的桂花樹是眾神種下的嗎?"
"我聽說那只白兔子砸了長生不老藥,是為了誰?"
小小年紀就對月亮想的這么多。當李白想起自己的童年時,他寫了《古朗月行》。不過這只是李白眾多詠月詩中的一首。
李白的詩歌在40歲時受到賀知章的贊賞,并進入了皇家社會圈子。在大唐集團,李白的日常工作是陪著李隆基及其后宮喝酒賞月。說白了就是以文賣笑,讓皇帝高興就行。在皇帝的后花園里享受月光,他用"瑤臺月下"把楊玉環(huán)的美捧出了天際。

然而,僅僅幾年之后,贏得了楊貴妃愛意的李白被解雇了。唐玄宗只是欣賞他的文學才華,無意將他的重任托付給他。懷才不遇讓李白產生了厭政情緒,酒和月亮是那段時間李白最忠實的伴侶。
李白為什么這么喜歡月亮?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月球不過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衛(wèi)星。但是在古人眼里,月亮是神圣般的存在。李白性格瀟灑豪爽,而月亮正好符合他浪漫派的人設。
另外,李白是富二代兼大唐第一酒鬼,夜生活非常豐富,夜半喝喝酒賞賞月是常規(guī)操作。
不像當代人,夜生活不是坐在屏幕前追劇就是在KTV猜碼唱歌,誰還有吟風頌月的情調?

最重要一點是,李白信奉道教,他曾千里迢迢跑到濟南的老子觀,在那里被官方授予道箓,成為"在編"的道教徒。道教多迷信羽化登仙,追求長生不老,李白也不例外,酒精和月亮是他追尋浪漫的兩種體現(xiàn)。
然而,762年的中秋節(jié),那晚的月色特別美。大酒后的李白搖搖晃晃來到湖邊,望著湖中的倒影大吃一驚:"嘿,我心心念念的月亮怎么掉到水里去了?!"他就想啊,我寫了那么多月亮,不如今兒直接撈一個出來,給大伙帶去中秋的祝福。
撲通一聲,李白的月亮沒撈上來,他自己也去找月亮了。就這樣,一代詩仙就這么離開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