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思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賞析:這是李白初次出川時所作的一首詩。李白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成長于四川江油,二十四歲出川,云游四方。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峨眉山修飾和限制月,哪里的月呢,峨眉山的月。峨眉山在今成都西南,屬樂山市,是佛教名山。半輪秋,半輪說明月亮不是圓的,是上弦月或者下弦月。影指月亮。這句要注意的是斷句要在月和羌后面斷,但是在理解句意時平羌江要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句意為,在寒冷的秋夜,峨眉山上升起了半輪月亮,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隨江水流向遠方。用語自然流麗,不飾雕琢而意境絕美。峨眉山本來就風景絕美,現在又是秋天,還有半輪明月,平羌江清澈的流水,這等風景,單是想想,就覺得醉人。杜甫,王維的詩有時還能找到雕琢的痕跡,但李白的詩基本沒有這種打磨。如果說杜甫,王維是唐詩的高峰,那么李白就是高峰中的高峰。所謂詩性天真,大巧不工之謂也。夜發清思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夜與前面月相對應。清思即思念。渝州即今天重慶。一般的理解為,在這清寂的秋夜里,我十分想念你,知道你在重慶,我就直接向著三峽出發了。但是詩的主題是月,所以主語理應該是月。所以句意也可理解為,思君不可見,我的思念正如這平羌江的月亮,隨著江山穿過三峽,直到你的身邊。這樣緊扣題目,與上文銜接也更加緊密。按照李白那瑰麗浪漫的行文方式來看,后面的翻譯應該更符合當時李白的心境吧。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