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p是什么意思?,最近幾年流行的那個“YP”是不是“硬盤”呢?
其實,這些年來,我曾被問到過N次。
一直沒有動筆來寫,是因為:
我以為“YP”的意思是不會搞錯的,沒想到還是沒搞對。
我以為一時搞錯了,慢慢總會搞對的,沒想到它就這樣一埭路里錯下去了。
現在,你隨便問幾個人,不管他是50后還是90后,大概都會告訴你:“YP”就是“硬盤”甚至就是“外地人”。
錯。
十幾年前,我也是個經常逛逛寬帶山的網民?梢载撠熑蔚卣f,我是親眼目睹“YP”這個詞從出現到成型的人——之一。因此,我可以斷言,“YP”并不是什么新的流行語。
它就是老上海話“洋盤”的拼音首字母組合。
不妨先來說說“洋盤”的意思。
老上海人都知道,“洋盤”就是“瘟生”、“阿木林”的意思。
“畀人‘洋盤’捉進”,就是“‘阿木林’關進”,也就是“當儂‘瘟生’”。
后來上海俚語“沖頭”也有這個意思。
但“沖頭”有主動的意味,所謂“沖頭沖頭,沖勒前頭”,言下之意,你不凡事沖在前頭,未必會被“斬沖頭”。
而“洋盤”、“阿木林”與“瘟生”,不管沖沒沖在前頭,是一律會被“捉進”、“關進”或“斬進”的。
要說清“洋盤”的原意,先要弄清爽“盤”的意思。
現在很好解釋了,因為股民太多,大家都知道什么叫“開盤”,什么叫“收盤”。
記得在改革開放之初,也就是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我也給人講解過“洋盤”的意思。那簡直太費勁了,很多人以為“開盤”是為新娘子絞掉面孔上的汗毛,“收盤”是餐廳服務員的活兒呢。
不過知道了股市“開盤”和“收盤”的意思還是遠遠不夠的。
100年前的上海,不光各種交易所(那時就已有股市)開門打烊叫做“開盤”和“收盤”,一般商店開門打烊也叫“開盤”和“收盤”。
為什么?
汪仲賢(《上海俗語圖說》作者)老先生認為:“舊式商店每晨開了排門以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舉起算盤來,呎呎呎的搖上幾搖,這就表示‘開盤’了;每晚結賬完畢,也要搖搖算盤,就是表示收盤。”
信不信由你。反正現在很多人也許一輩子沒用過算盤,也沒見過算盤。
其實“盤點”這個詞現在也還一直有人在用,月末盤點,年終盤點。也有叫“盤賬”、“盤貨”的,其實都是一個意思。無非是要店里的賬物一致,貨色要一樣一樣點過來,賬面要一筆一筆對過來,當年對賬,無疑也要用到算盤的。
現在還可以聽到上海人家里這么說話:“笨頭勢啊,吤小兩筆賬盤仔半日也盤弗清爽。”
慢慢地就有了引申義和假借義。
比如,商店大減價,當年也叫“大放盤”。這樣,“盤”字有了價格的意思。
再后來,“盤”字還有了“總價”的意思。決定進貨或出貨的總金額,叫做“定盤子”。
這話現在還在用呢。
小到一間公司,問今年年會準備在哪里開?回答多半是,“那要先看領導定多大的盤子了。”
不過,老底子的商店里是沒有明碼標價的,賣物事全靠營業員眼頭活絡,看人落樣。
顧客進門,先攀談幾句,一聽不是本地口音,價錢就會稍稍抬高。
現在雖然明碼標價,情形也還是一樣,斬生客幾乎就是商業的潛規則。男人去買小菜,菜販子也會得抬價。
當年,生客就被行內稱為“客盤”。
顧名思義,生客叫“客盤”,洋人就叫“洋盤”。隔洋過海而來,更不知道當地行情。
捉“洋盤”從來不偷偷摸摸,而是“明當明”的。100年前,上海戲院的戲單上都公開標明“洋人加倍”。
現在依然如此。
1980年代,我當翻譯,陪外賓到城隍廟湖心亭吃茶。會鈔時,服務員就“明當明”告訴我,外國人吃茶要收“兌換券”,而且價鈿跟別人不一樣的噢,儂懂箇。
當年“兌換券”行情是1:1.8,價鈿雖非“翻只跟斗”,庶幾近焉。
到傍晚,店家結賬,隔壁阿二走過來搭訕,問,“老板,今朝生意哪恁啦?”
“今朝靈光,”忍不住地笑,“今朝畀我捉著好幾只‘洋盤’唻!”
儕是加倍生意,哪恁覅發。
后來,本地人被斬進,也叫“‘洋盤’畀人捉進。”
小辰光幫家里去排隊買年貨,家母總要關照一句:“價鈿問問清爽,當心畀人家‘洋盤’捉進。”
再到后來,“洋盤”成了一切外行、什么也不懂的代名詞,根本不分土人洋人本地人外地人,只要誰“花了瘟生錢,還做阿木林”,誰就是舉世公認的“洋盤”。
現在出國方便,吾中土人士終于也可以揚眉吐氣地大做一把“洋盤”了。
那么,“洋盤”又是怎么會變成“硬盤”的呢。
起因當然是在網上BBS聊天時,有人先想罵別人外行,什么也不懂,又怕不雅,就用了這個拼音首字母組合“YP”。
被罵者以及旁觀者里都有看不懂的,就跟貼:
“yp是什么意思”
始作俑者不想解釋,懂的旁觀者也不想趟渾水,大家就亂猜。也許有人就直接拼音輸入“YP”找答案,首先跳出來的有點搭界的就是“硬盤”了。而且正是網絡方興未艾之時,一切與網絡搭界的詞正在大踏步走入人們的生活。
于是再跟貼:“是不是硬盤?”
估計始作俑者在偷著樂,還是不愿、不屑也不便解釋。
有時候被問急了,就會有人回答一句:“對,就是‘硬盤’。”
煩煞了。
必須聲明,這絕非老叟杜撰。2001年到2004年,長達3年的時間里,寬帶山、B度貼吧以及一些小社區里時不時就會冒出一段這樣的問答來。我都親眼看到過。
我也看到過有人曾經試圖解釋,其實“YP”是“洋盤”。但“洋盤”是什么又解釋不清楚,而且,那時候市面上已經不太說“洋盤”而改說“沖頭”甚至“戇朊”了,不知者還是不相信。
于是,將錯就錯。
不但“洋盤”一詞沒有復活,“硬盤”一詞反倒流行開來了。
從讀音上,一陰一陽,倒也很好白相。
也是,這年頭,陰陽顛倒的事又豈止這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