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在聽我講故事的套路很簡單,比如你和別人對話:我跟你講個故事,你有沒有聽過大豬說有,小豬說沒有的故事?
上班時,每天利用午休時間回望海坨老家看看老媽。父親去世后,老媽一個人住在老宅里,每天不去看一眼我就覺得不放心,她是我最大的牽掛。其實見面也沒什么話可說,基本就是三句話“吃飯了嗎”“昨晚睡的怎么樣”“去哪里串門了?”了解完這些情況我就基本沒什么可說的,躺在炕上要么閉目養神,要么把玩手機。而老媽卻時不時地跟我講話,講她年輕時的故事,講村里的新鮮事,講上午串門時聽到的新聞。好多內容我不知道聽了多少遍,我簡單應和著。但第一次聽說過的內容,我則好奇地追根朔源記在心里。老媽的記憶力真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也記得清清楚楚。今天中午她給我講的是她養老母豬的故事。
老母豬的故事
論養豬一般人趕不上我,同樣是一窩豬崽子,我就比別人養的肥。
有些人(此處省去真人名姓)喂豬時,把豬食倒進豬槽里就回家了。而我一直站在豬圈外面看著豬吃,這樣你才能知道豬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豬食是稀了還是厚了,是涼了還是熱了。養豬要細心,其實和伺候小孩一樣。
要是豬一呱唧地大口吃食,我心里就特別樂,說明今天的豬食弄的好。如果豬在豬槽里嘟嘟地吐泡亂拱,說明豬食不對它的胃口,就趕緊再放點苞米面。
站在豬圈外面,時間長了豬和人就有感情了,聽見你的腳步聲它就跑過來了。它喜歡你喂它,愛吃你弄的豬食,也格外愛長。
養了那么多豬最不噶事(舍得)的是你爸從三八場弄回來的那頭老母豬。咱家那幾年就靠這頭老母豬攢倆錢啊!
你們剛結婚那陣兒,你爸在孫屯三八場上班。有一年冬天,場里一頭老母豬下了七個崽兒后沒幾天就死了,小豬不知道媽已經死了,還趴在媽懷里吸奶。場長孫云蘭看到后都哭了,對員工說,可憐可憐小豬崽兒,誰拿回家養活吧!你爸拿回兩頭小豬,給了后院老嬸一頭,咱家留了一頭。你老嬸那頭沒養活幾天就死了。
我和你爸在家里弄了一個窩,里面墊上破面被,靠近爐子旁邊,確保它不被凍著。在村里訂羊奶給它喝,先用奶瓶喂它,稍大一點就讓它在豬槽里喝。就像伺候月子一樣細心,一點一點把它伺候大。
它好像是來報恩的,真添胡人(得力),每年至少兩窩崽子,每窩都是20多個,記得最多一次下了24個小豬崽兒,養不過來還送人了呢。
那幾年伺候老母豬沒把我和你爸累死。下了那么崽子,老母豬也喂不過來,我和你爸就把豬崽分成兩撥,一撥一撥地喂,兩個小時就得喂一次。我和你爸一宿就睡不點兒覺,輪班在豬圈守著。哪個豬崽沒吃上奶,趕緊幫它一下。老母豬如果翻身,趕緊得把小豬崽都弄一邊去,生怕壓壞了,一時也不能離眼。冬天時凍得渾身冰涼,夏天熱得滿頭大汗,我和你爸就坐在豬圈里守候著。幸虧是兩個人伺候,要是一個人早就垮了。即使是這樣,我和你爸一個月下來都累脫相了,真是拿命換錢。
老母豬連續7年保持高產。雖然累點苦點,但是家里最穩定的收入,一窩豬崽子能賣一兩千呢。在九幾年時,這不是一筆小錢。現在我手里那倆錢就是那時攢下的,所以老母豬是咱家的福星,是來報我們的養育之恩的。
老母豬漸漸老了,下的崽兒越來越少了,行動也越來越緩慢了。我和你爸商議準備換一頭老母豬,可是這頭老母豬怎么辦?我不舍得這頭老母豬,是我把它從小養到老,為咱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又養了一年,老母豬實在不能生育了。我想一直養著它,直到它老死,鄰居們都勸我賣了它。我知道豬販子買了它就是就是殺了賣肉。為咱家出了一輩子的力,結果卻是被宰殺,想到這些我心里就不忍。可是咱家也不是有錢人家,它起碼還能賣點錢,再加上大家伙兒都來勸我:老母豬就是畜生,畜生就是這個命。所以我還是把它賣了,賣了700塊錢。從那以后我又養了好幾頭老母豬,但再也沒養出這么高產的老母豬,頂多一窩下七八個崽子,沒什么意思了。我覺得就是那頭老母豬怪罪我了,不讓我再發老母豬的財了,咱家以后再也沒養老母豬了。這么些年過去了,我怎么也忘不了那頭老母豬,有時做夢還能夢見它。
起初我并不在意老媽的自言自語,我頂多“哦,嗯”“是嗎”地應和著,漸漸地我被感動了,開始認真聽老媽講故事,而且還會深入地問一句,想了解地更具體一下。我被小豬不知道媽媽已去世,仍咬著奶頭吮奶的鏡頭感動;為父母含辛茹苦,辛勤勞作而感動;也被老母豬為我家做出的貢獻而感動。
當聽到老母豬最終被賣掉時,我就對老媽說:老母豬肉怎么能賣給人吃啊!老媽沉默少許說到:“農村人不都這樣嗎!掙點錢容易嗎!”老母豬的價錢相當于我當時一個月的工資,相當于父母小半年的積蓄。我無言了,但整個中午都糾結老母豬應不應該賣的問題上。據我所知,農村人養的老母豬沒有壽終正寢的,最終都被送到了屠宰場。站在道德制高點,誰都會說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的,但是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未必那么有道德了。
要是換成我,估計也不會把老母豬入土為安的,也會賣給豬販子。換成你,你會怎樣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