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具有治病養生的效果,但需配合好食物。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治病服藥期間,哪些食物會影響疾病和治療效果呢?
1、生冷類食物
綠豆、海帶、綠豆芽、苦瓜、西紅柿、無花果、梨子、黃瓜、西瓜、冬瓜、茭白、紫菜、馬齒莧、木耳菜、鴨蛋、田螺、鴨肉、螃蟹。此類食物均偏寒涼,脾胃虛寒、陽氣虛的人禁用。
2、發物類食物
蘑菇、筍、芥菜、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海鮮及魚類、鴿子肉、牛肉、狗肉、大蒜、蔥、木耳等,此類食物均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容易產生疹、癤、瘡、癰等皮膚疾患,或誘發關節炎、過敏性疾病等。結締組織病、各種熱病、皮膚病、腫瘤患者禁用。
3、油膩類食物
核桃、芝麻、花生、松籽、肥肉、油煎、油炸的食物等,含油脂量較多,容易損傷脾胃健運,造成高血脂及血管硬化等病變。故凡外感疾病、肝膽病、心血管疾病、脾胃虛弱者不用。
4、辛辣類食物
蔥、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此類食物多辛熱,有通陽健胃之功效,過食用則易生痰動火,散氣耗血,陰虛體質、血證、熱病、痔瘺、癰癤、慢性咽喉病、腸道濕熱、膀胱濕熱者不用。
5、魚腥類食物
黃魚、鯉魚、帶魚、蚌肉、蝦、螃蟹等,此類食物多為咸寒而腥之發物,多含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多食易傷脾胃并誘發疾病。故脾胃病、過敏性疾病、腫瘤病、熱性疾病、大病重病等不用。
6. 脹氣中滿食物
大豆及豆制品、花生、紅棗、核桃、玉米、堅果、蘋果、牛奶、紅薯等,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腹部脹氣,加重腸胃的不適感。脾胃病、體弱多病者不吃。
喝中藥有忌口,不能與以下食物同食
1、溫補中藥忌白蘿卜、綠豆
人參、西洋參、黨參、紅參的中藥不能與白蘿卜同用。同時吃可削弱參的補氣功效。此外,綠豆具有清熱解毒作用,會“抵消”人參等藥物的功效。
2.溫熱藥方不能喝冷飲
溫熱藥方針對的是寒性疾病。喝冷飲不僅不利于藥物的吸收,還會減弱藥物的效果,損傷胃腸的陽氣,加重疾病。
3、清熱藥躲開蔥、姜、蒜、酒和辣椒
如果你正在服用銀翹散或者三黃湯等辛涼或者苦寒的藥物,應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胡椒、酒類和蔥姜蒜等,這些飲食會減弱清熱涼血類中藥的療效。
4、治過敏和腫瘤別吃芒果、海鮮、鴿子、牛狗肉
正在服用治療哮喘、皮炎、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恩病、腫瘤、肝病等有或伴有免疫性疾病中藥的人,最好不要吃海產類、花生、牛奶、芒果、荔枝、鴿子、牛狗肉等食物。
5、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一定要低脂低鹽飲食
糖尿病、心血管患者血管容易因為血脂偏高、產生粥樣硬化病變。高鹽可以引起水鈉儲留,故應低鹽低脂飲食。
6、養胃中藥“怕”脹氣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胃腸不好的患者最怕脹氣、不容易消化(糯米、大魚大肉)、生冷的食物,同時多吃或者飲食不規律也將影響養胃中藥的效果。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