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愛莫能助
【成語拼音】ài mò néng zhù
【成語釋義】愛:同情;莫:不。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成語出處】
《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近義詞】無能為力、力不從心、鞭長莫及
【反義詞】鼎力相助、舍己救人、相濡以沫
【成語造句】
1.對于他的困難,我們也愛莫能助。
2.對你們之間的糾紛,我愛莫能助。
3.對于他突來的這場重病,大家實在愛莫能助,只能盼望他吉人天相,早日康復。
4.我愛莫能助,很抱歉此事已非我力所能及。
5.對不起,我恐怕愛莫能助了。
【成語典故】
周宣王在位期間 (公元前827~前781年),有一年齊國發生暴動,齊厲王及其親信70余人被殺,都城被焚毀,全國陷入一片混亂。
周宣王為了履行天子統管諸侯國的職責,便命令大臣仲山甫前往齊國,平息動亂,重建都城。
仲山甫原名山甫,因為他在本家眾兄弟中排行第二,所以人們也稱呼他為仲山甫(仲就是老二的意思)。仲山甫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在朝廷上擔任類似后代內史的官職(掌管著作簡冊, 策命諸侯卿大夫等),經常代表宣王頒布政令,并負責檢查政令貫徹執行的情況。
他在執行職務時,既慧和有禮,又堅持原則, 因此不但深受周宣王的器重。而且在眾大臣和各諸侯中也享有很高的威望。
這一次,仲山甫領旨前去齊國平亂筑城,雖然態度堅決,準備充分行動迅速。但他內心卻有些惶恐,因為他清楚知道。發動暴亂、殺死國君、焚毀都城都是大逆不道的行為。而這一切都是齊厲公昏庸殘暴的行為引發的。那么,他應該怎樣處置這件事呢?
在仲山甫駕車離開京城時,宣王身邊另一位大臣,仲山甫的好友尹吉甫前來送行。尹吉甫是一位文武雙全的杰出人物,不但英勇善戰,曾在討伐獷狁(北部的一個民族)的戰斗中榮立大 功,而且還擅長作詩,每逢朝廷有重大慶典,宣王常常讓他賦詩助興。這次,他前來為仲山甫送行,也當場吟誦了一首長詩。這首詩贊揚了仲山甫的政績,特別著重贊揚了他的品德,但卻表示 “愛莫能助”。
聽到好友詩歌中的鼓勵、勸勉,仲山甫清除了內心的惶恐不安,決心以道德的力量去感化齊國的貴族和百姓,完成周宣王的囑托。后來,他果然順利完成了平息動亂、重建城池的任務,光榮地回到京城。
成語“愛莫能助”的意思是雖然有愛護、同情之心,但沒有給予幫助的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