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主編楊叔。這期繼續聊烏克蘭,前兩期給大家簡單介紹了一下圍繞烏克蘭的地緣政治和大國博弈,對于烏克蘭本身的情況并沒有過多涉及。
其實烏克蘭作為一個現代獨立國家存在的時間并不長,在此前更長的時間內,這塊土地更多只是地理概念上的存在?,F在法理上的烏克蘭共和國是91年蘇聯解體后才正式成立的,30年的時間,烏克蘭人顯然沒有足夠的智慧和經驗,在復雜的地緣政治博弈中主宰本國命運。而作為同屬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并且都是同屬斯拉夫民族的國家,俄羅斯和烏克蘭為什么會鬧到今天這個地步?
目前的俄烏局勢依然很不明朗:戰爭、談判、北約、克里米亞,各方勢力圍繞這塊土地的博弈錯綜復雜。我們更多的吃瓜群眾也只能霧里看花、被動關注局勢的動態發展。但矛盾累計到非要用戰爭的方式解決絕非一日之寒,要想理清這一切,只有把時間線拉長,看看過去這里到底發生了什么?將來怎么走,或許就有了答案。
還是和之前一樣,任何一個國家歷史、文化、政治都和自身的地理條件脫不開關系。地理上,一般都將德國、奧地利、意大利以東至烏拉爾山以西的區域視為東歐,一馬平川的東歐平原水草豐茂,斯拉夫人是這里的主體民族。與我們的長江、黃河類似,斯拉夫民族也有兩條母親河:第聶伯河和伏爾加河,沿著這兩條大河繁衍生息誕生了現在的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這三個最大的斯拉夫民族國家。中國的歷史一般沿長江黃河南北展開,斯拉夫人的歷史就是東西走向。
到公元7世紀,斯拉夫民族以基輔為核心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那時更東的莫斯科還是個窮鄉僻壤的邊遠小鎮。從公元978年到1015年,基輔羅斯出了位杰出的領袖——弗拉基米爾大公,在他統治期間疆域達到鼎盛,覆蓋了現在的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南部,并以東正教為國教。
這段早期創業史在斯拉夫民族的歷史上影響深遠。以至于現在很多俄羅斯男性,名字中都有“弗拉基米爾”,列寧、普京,甚至俄海軍的北風之神核潛艇三號艦也以“弗拉基米爾”命名。而這個詞在俄語中的意思是“光輝的統治”。
那如果就這樣一直發展下去,現在就應該是基輔成為斯拉夫民族的國家中心了。但是從13世紀開始,蒙古帝國開啟了對歐亞大陸恐怖的格式化進程,彪悍的蒙古鐵騎跨過第聶伯河,在廣袤的東歐平原所向披靡的。
冷兵器時代最強武力,對上當時還處于農耕漁獵狀態的斯拉夫人,基本是降維打擊。在蒙古人恐怖的屠城政策下,基輔羅斯被完全毀滅:城市被夷為平地,人民淪為奴隸。整個東歐被劃入金帳汗國,此后,斯拉夫人開始了近300年被統治時期。
就像長安被朱溫一把火燒掉后就再也沒有當過都城一樣,基輔羅斯被毀滅后,斯拉夫人被迫將政治中心向東遷徙到莫斯科,并接受金帳汗國的冊封成立莫斯科公國,可以理解為中國春秋戰國的諸侯國。和我們這邊秦滅六國,取代周一樣,憑借商貿中心的有利條件,莫斯科很快發展壯大,經過200多年的猥瑣發育、打怪升級。
到公元1502年,莫斯科公國在杰出領袖伊凡三世的帶領下陸續兼并周邊的其他小公國,并最終滅掉了金帳汗國,相當于完成了中國的周秦之變,統一的俄羅斯國家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因為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亞,之后俄羅斯便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直到伊凡四世正式加冕成為沙皇,沙皇的意思就是凱撒,之后令歐亞各國聞之色變的沙皇俄國正式誕生。
而同一時期,烏克蘭基本處于四分五裂狀態,北方強鄰立陶宛趁機南下占據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大部分地區,隨后便和同樣向東擴張的波蘭迎頭相撞,雙方為在這片土地上打的難解難分,最后為了對抗更為強大的條頓騎士團,兩國以聯姻的方式合并成立聯合王國,立陶宛將自己占的烏克蘭一部分送給波蘭。
波蘭占據烏克蘭后,強令當地原來信東正教的民眾,改信天主教,農奴制下的烏克蘭人生活悲慘。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一個名為波格丹的烏克蘭人選擇起義,這個波格丹原本是個哥薩克軍功貴族,家里有田又有房,但他的莊園被一個波蘭貴族侵占了,他去找波蘭國王申冤,然而國王護短,波格丹一怒之下就揭竿而起了。
1649年8月,波格丹率領的起義軍占領基輔,建立了哥薩克公國。但兩年之后波蘭卷土重來,起義軍一路敗退。這時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同宗同源的俄羅斯,希望斯拉夫兄弟伸手拉一把。1654年,波格丹和俄國簽訂了《佩列亞斯拉夫協議》,同意將烏克蘭并入俄羅斯。
普京說的烏克蘭自古以來就是從這開始算。之后俄波兩國為爭奪烏克蘭,打了13年戰爭,波蘭戰敗,在1667年和1669年兩次與俄國簽訂條約,把烏克蘭一分為二,東烏并入了俄國,西烏歸波蘭。而波蘭人或許沒想到的是:270年后,同樣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從此,地理的距離就成了心理距離,西烏親歐,東烏俄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埋下了今日烏克蘭分裂的種子。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一戰爆發,戰爭期間,沙俄征集了350萬東部烏克蘭人上戰場當炮灰,而另一邊被奧匈帝國占領的西烏也有25萬人加入同盟國軍隊。同一個民族的烏克蘭人,因為被分裂在兩個國家,不得不在戰場上拼個你死我活。而隨著沙俄垮臺,十月革命后東烏也爆發革命,成立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短暫的獨立后也于1922年并入蘇聯。
但加入蘇聯后的東烏,日子并沒有好過多少。斯大林是一個嚴厲粗暴但高效的領導者,為了快速實現蘇聯的工業化,他的辦法是工農業剪刀差,為此不惜采取武力手段在國內強制推行農業集體化,號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更是首當其沖。1932年烏克蘭遭遇連續干旱,糧食大幅減產,但高層卻沒有下調征糧目標。
征糧隊用槍桿子威逼,以極低的價格從農民手中掠奪走700萬噸糧食,每人每月僅留1.7公斤口糧,最終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災難——烏克蘭大饑荒。
農民吃光了能找到的一切東西,草根、樹皮、死去貓狗的尸體,甚至父母臨死前交待子女不要下葬,留著充饑,這無疑是非常黑暗恐怖的一幕,22個月內,超過300萬烏克蘭人被活活餓死。
烏克蘭大饑荒是蘇聯和斯大林本人抹不去的黑點,以至于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時,很多烏克蘭人視德軍為解放者,不少人加入黨衛軍,企圖依靠德國的力量獲得民族的獨立。這也是如今烏克蘭納粹勢力最初的根源。二戰結束后,原來殘留在歐洲部分的西烏被蘇聯全部并入新的烏克蘭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內,烏克蘭第一次完成領土統一。
而作為巨大犧牲的補償,蘇聯加強了烏克蘭的工業建設。以第聶伯河為界限,東烏地區主要包括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和哈爾科夫。前兩者又合稱頓巴斯地區,這里分布著豐富的煤礦、鐵礦、稀有金屬、石油、天然就適合發展重工業,所以一直被蘇聯當成重點工業基地悉心培養,光東烏的三個中心州就占了烏克蘭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
咱們熟悉的T系列坦克、安東諾夫運輸機、馬達西奇動力、南方導彈設計局,幾乎都在東烏克蘭。從沙俄到蘇聯,很多俄羅斯人都舉家搬到東烏,長期的融合使得東烏人已默認自己屬于俄羅斯,而西烏克蘭由于以上的歷史原因,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都和歐洲更接近。
一條第聶伯河分開了東西烏克蘭,兩者無論經濟、文化、歷史都處于割裂狀態。正是這些差異,給烏克蘭的分裂埋下了隱患:西烏倒向歐洲、東烏想加入俄羅斯。蘇聯時期,因為有一個強權可以壓制這種矛盾,但蘇聯一解體,這個矛盾立刻就暴露,而如今烏克蘭的亂局,正是從烏克蘭是否加入歐盟的分歧引起的。
2004年至05年,烏克蘭橙色革命后,以尤先科和季莫申科為首的親歐勢力逐漸做大,不顧東烏民眾訴求,在國內強行推動去俄化措施。比如烏克蘭每年都要從俄羅斯進口大量石油、天然氣,俄羅斯也給予優惠價格。但尤先科卻改為花高價從美國進口頁巖油,嚴重損害了東烏民眾利益。
在尤先科和季莫申科當政時代,兩人除了內斗,對不斷下行的經濟束手無策。后續上臺的亞努科維奇純屬同行襯托,才顯得不是太差勁。但亞努科維對糟糕的經濟也沒有什么好辦法,他想到的辦法是找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救濟。但烏克蘭最賺錢的行業早在蘇聯解體時已被寡頭控制,政府能操作的資產只剩下部分土地和國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烏克蘭必須實現企業和土地私有化,讓外資進來,如此一來,烏克蘭的經濟命脈就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最終來自頓涅茨克的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在接受俄羅斯給出更優惠的價碼后,宣布終止與歐盟的協議。
這下西烏克蘭人又不干了,差一步就可以加入西方過好日子,被你老亞給攪黃了,不能忍。于是,在西方勢力的煽動下,2014年爆發了廣場革命,亞努科維奇被迫下臺。在此期間,2014年3月25日,媒體曝光了一段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的電話錄音,在兩人對話中,季莫申科表示要消滅烏克蘭境內800萬俄羅斯族,才能保證國家安全。
凡此種種,東烏地區對烏克蘭政府徹底失去信心,再加上當年3月,普京以雷霆手段收回克里米亞,猶如多米若骨牌效應,東烏三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和哈爾科夫的親俄民眾群起效仿,舉行大規模示威活動,要求公投入俄。額!關于上面克里米亞事件的前因后果,我之前已經詳細講了,大家可以翻往期。
到了2014年4月初,烏克蘭已經完全失去了對東烏兩州的控制,東烏民間武裝與烏克蘭政府軍爆發內戰,并一直持續至今。到了當年5月,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舉行地方公投,宣布脫離烏克蘭,各自成立共和國,如今這兩個地區已經獲得俄羅斯承認。
在此后的內戰中,俄羅斯給東烏武裝提供了大批武器,俄軍甚至親自上陣,2015年1月,三方在杰巴利采沃爆發了上萬人的會戰,烏政府軍慘敗,徹底喪失了對頓巴斯地區的控制權。當年2月,在歐盟的斡旋下,德國、法國、烏克蘭、俄羅斯簽署了《明斯克協議》,確定?;鸱纸缇€。而烏克蘭宣布給予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高度自治的特殊政治地位,等于變相承認獨立。從14年到15年,根據統計,東烏內戰至少造成6072人死亡,15345人受傷,難民更是超過110萬人。
那本來從17年到20年,東烏局勢已經逐漸降溫了,但從21年初開始,東烏民兵又和烏克蘭政府軍交火不斷。去年3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更是簽署法令,要讓烏克蘭政府軍重新奪回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直接踩了俄羅斯底線。所以21年,雙方你來我往,反復刺激,整個局勢不斷升級,從去年年底開始,局勢迅速惡化,俄羅斯拼了老底,在邊境陣兵十幾萬,最終大舉進攻烏克蘭,要一次性解決問題。那關于更高層次的美俄博弈,大家可以翻往期,這次的內容更多是補齊關于烏克蘭的完整知識點。
從上面的內容,咱們也能看出,烏克蘭鬧成現在這樣,根本原因還是他內部本來就分裂,不穩定,外部勢力才有操作的空間。其實呢,夾在大國強鄰之間的小國,并非沒有生存之道。烏克蘭有一個榜樣,就是曾經的芬蘭。這個北歐小國曾經面對形勢,和現在是差不多的,被夾在英法、蘇聯、納粹德國之間,還遭到了蘇聯的大舉進攻,割地求和,在三顆雞蛋上跳舞,雖然損失了一些領土,最終還是熬過二戰,保全了自己,冷戰時為了不刺激蘇聯,一直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約,內部也很克制,絕不出現反蘇言論,又熬過了冷戰。
其實,直到現在,芬蘭也沒有加入北約,只是入了歐盟。當然,現在芬蘭也被嚇到了,說要考慮入北約,但芬蘭仍不失為烏克蘭可以效仿的先例。但烏克蘭為什么做不到呢?一句話,還是分裂嘛,這就很難形成相對統一的意見,獨立時間還短,國民不成熟導致政治也不成熟,左右大幅搖擺,沒有中庸之道,外交操作空間非常有限,而旁邊不是龐大的北極熊,就是千年老狐貍,一不小心,就掉坑里了。所以,有成熟,不走極端的國民,才會有成熟的國家,成熟的政治,才能有效維護自己的長遠利益,對我們來講,也是有借鑒意義的。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