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你可能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A:這幾天感冒了,有點咳嗽,一直好不了。
B:吃點抗生素吧!
這樣的建議真的靠譜嗎?感冒咳嗽吃抗生素就能好?也許真相并不是你想的那樣!

國內濫用抗生素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統計,全球約有一半的人都存在著濫用抗生素的情況。
根據我國國家衛計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下半年以來,在手術組的用藥合理性評價里面,仍然存在將近50%的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情況,抗菌藥物的使用量依然是臨床用藥之首。
此外,有統計顯示,我國70%的家庭有常備抗生素藥物的習慣,甚至有的家庭覺得抗生素越貴越好,喜歡看廣告隨意購買抗生素,抗生素治療的療程過長和頻繁更換抗生素等情況也非常普遍。濫用抗生素情況在農村更是泛濫,有統計顯示超過70%的農村居民在感冒時會使用抗生素類藥物。
目前有很多的抗生素都用于養殖行業,幾乎人類生產的抗生素70%都被用在養殖場,這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濫用抗生素后果嚴重
如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那么它是細菌的“克星”。但是如果濫用抗生素,病菌就會對抗菌藥物產生免疫,化身成為“超級細菌”,最終導致患者無藥可救。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70萬人死于超級細菌感染。世衛組織的藥物部主任希爾警告,一旦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藥無效,人類將無法治療像肺炎等傳染疾病。希爾呼吁各個國家都應該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比如要求抗生素一定要醫生開了處方才能使用,杜絕患者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消炎藥
很多人都認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在使用時常常會混淆,其實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藥。
抗菌藥物通常是指具有抑菌活性或殺菌的藥物,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就是抗生素,常見的比如有青霉素、紅霉素、阿莫西林、慶大霉素、頭孢菌素類和左氧氟沙星等。另一類主要是合成抗菌藥,是運用化學合成方法制作的抗菌藥物,比如咪唑類、磺胺類等。簡單來說,抗生素只是抗菌藥物中的其中一類。
而消炎藥是指能夠消除機體內的炎癥反應的抗炎藥,主要有激素以及非甾體類兩大類。常見的激素類消炎藥主要有地塞米松、潑尼松等,非甾體類主要有阿司匹林和對乙酰氨基酚等。

常見的3種抗生素,有哪些區別?
第一種: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并非是直接滅菌的抗菌藥,它屬于抑菌藥。阿奇霉素在進入人體后,能使病原體的蛋白合成能力下降,從而抑制細菌、毒力下降,細菌的抵御能力降低,最終被人體的免疫系統清除。
阿奇霉素主要可以對抗陰性球菌、革蘭氏陽性、部分革蘭氏陰性桿菌、肺炎支原體、衣原體、嗜肺軍團菌和非典型致病菌等細菌。
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肺炎、支氣管炎、急性中耳炎、咽炎、鼻竇炎、扁桃體炎、皮膚和軟組織感染以及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單純性生殖器感染。
第二種:頭孢
頭孢屬于殺菌藥,主要作用機制是抑制細菌的細胞壁合成,目前可以將頭孢分為五代。
一代的頭孢主要可以對抗革蘭陽性球菌,但是有腎毒性;第二代的抗革蘭陰性菌能力更強,而且腎毒性比一代低;第三代頭孢可對抗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對腎臟基本沒毒性;第四代在三代基礎上,但對MRSA無效;五代是最新的一代,能對抗MRSA、肺炎鏈球菌等。
經過不斷的改進,頭孢不僅高效、低毒,而且在臨床上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是一種重要的抗生素。主要用于耐藥金葡菌和革蘭氏陰性桿菌引起的感染,比如肺部感染、敗血癥、尿路感染、腦膜炎和心內膜炎等。

第三種: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是使用最廣泛的抗生素之一,屬于最常用的青霉素類β-內酰胺抗生素,也是青霉素類藥物中抗菌譜比較廣泛的一個。
阿莫西林除了能對抗革蘭氏陽性菌外,它還能對抗流感嗜血桿菌和大腸埃希菌等革蘭氏陰性桿菌。在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敏感細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支氣管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腦膜炎;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心內膜炎等;還能跟其他抗菌藥物一起使用來殺滅幽門螺桿菌。
阿莫西林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腸道反應,比如腹瀉、惡心、嘔吐等,其次是過敏反應,比如皮疹和哮喘等。

抗生素的出現挽救了人類無數的生命,但是抗生素并非神藥,濫用危害大,一定要理性用藥。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