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鬼打墻,是民間一種通俗稱呼。顧名思義,就是人在行走過程中突然不辨方向,前面好像擋了一堵無形的墻,無論你怎么賣力怎么走,都走不出去,很多時候是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
這樣的事,估計很多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都聽說過或者親身經歷過。
小時候堂哥經歷類似事件,那次是春天山上出野果,我們本地叫茶泡,就是茶樹結的一種果子,孩子們無事都愛去摘。
那次堂哥他們4個人去了我們家對門的山上,去的時候沒啥事,等找完茶泡回來下山的時候,據堂哥說先是遇到一陣風,樹葉嘩啦啦的響,因為已是下午,太陽開始偏西,幾個孩子在山上即使是去慣了的地方,也有點怕怕的。
幾個人沿著山路加快腳步,但是他們走著走著就發現問題了,腳下的路越走越長,無論他們怎么走,都走不完,地方還是熟悉的地方,環境還是熟悉的環境,最好居然走了個把小時又繞了回來,這一下,可把幾個人嚇壞了。
他們坐在一棵松樹下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不曉得該怎么辦。這時,他們聽到了一陣牛鈴鐺的聲音,然后從轉彎處走來一頭牛,后面還跟著一個打柴的人。那人也是我們村的,平時都認識,堂哥他們一見他,如釋重負,都哭了。那個人看了看他們的臉色,就基本曉得他們遇到了什么事。然后給了他們一人一耳光,這一下,才把幾個人打醒。接著,這個放牛打柴的人才帶著他們回到了村里。
有朋友講述了他父親的親身經歷:我父親七十年代初在江西省水電安裝公司工作,他十四歲學徒,十九歲帶班工作(做班長手下有幾十個人)父親只有小學畢業,證明水電專業他學的很刻苦的。發生這個事件是在井岡山里的三線廠做安裝。
父親講他們在那廠里安裝水電,聽說隔壁分廠來了演出隊(分廠隔著一個山頭,那個時候的三線廠都是很機密的)他們七八個人就合記好,下午下班后就去看演出。下班上食堂吃過晚飯,他們就出發了,走的是大路,沒有翻山頭,順著山中大路繞到山后就是分廠,有五,六里的路程。他們都是壯青年,每人都拿手電筒,常年在外闖蕩(經常到各地做水電安裝見的世面也多)所以走山路(現在還是大路這種)他們是不會有害怕的情緒的。
可是就在這時,發生事情了,因為他們發現少了一個人(當時天才蒙蒙要黑)還可以看的很清楚。于是他們就路前路后的望去,發現身后六七十米開外有個人影在動,仔細看去就是有個人在大路中間不停的打圈走。他們覺得奇怪就往回走看到底怎么了。走近看原來是他們一伙走丟的那個,正一臉迷茫的在路當中打圈走著。他們立即上前抓住他,那人還迷迷糊糊的不清醒,好像沒魂的人一樣。其中一個年長一點的師傅說中邪了,于是抬手照著那人臉上抽了兩耳光,那人才啊的半聲立刻清醒了,就說我看著你們在前邊走,我拼命往前趕,就是追不上,急得大叫你們等等,可是聲音好象只有自己聽得見。父親說后來他們都沒有去看演出,直接就往回走了,回了宿舍。
迷魂陣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些都是無稽之談。但歷史上,類似的事,似乎也存在過。最有名的“結草銜環”,有人推測如果此事真實存在,那最大的可能就是遇到了“鬼打墻”。
“揚州舊城郡廟一帶,隙地甚多,瓦礫荊榛,人跡稀少。數月前,下午時有年輕傭婦某氏偶經某處,獨行踽踽,未免膽怯,行走半晌,左旋右轉,總不離此方丈地,心知即俗語所謂“鬼打墻”也。遂大聲呼號,竭力狂奔,時天色欲暮,信步而行,不覺走至北門城外。有似曾相識之賣菜叟,見婦呆立城河之濱,一舉足即落水。叟大異,急呼曰:“大姑娘何以至此?”婦不答,再呼,婦始省,遽曰:“咦,吾何以至此?”遂倩叟送至新城羊巷,始抵其家?!?/p>
對于“鬼打墻”的解釋,目前有一種被接受程度最高的,即人在空曠的野外閉上眼一直向前走,永遠無法走出一條直線,因為人的兩腳邁出的距離有細微的差異,你就像一個圓規,無論怎么走,最后走出的都是一個圓。我們平時走路之所以能走出直線,是因為我們用眼睛不斷修正的結果。
這一說應該說比較具有實證精神。但這一說也不能解釋所有的東西,就是遇到鬼打墻的人并不都是在空曠的野外,有的是在狹窄的胡同,有的是在熟悉的家中。這樣的現象是存在的。你可以不相信某些東西,但是你不能否認這些東西的存在。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