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不僅是211大學,同時也是985大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1957年最高國務會議上,毛澤東握著蘭州大學校長辛樹幟的手說,辛樹幟你這一生辛辛苦苦,在學術上是獨樹一幟。
“自強不息,獨樹一幟”,蘭大校訓就這樣產生了!
并且,蘭州大學,一直也在秉承這一校訓,扎根嚴酷的西北,培養出了無數人才,他們為大西北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蘭州大學
常常會有人說,蘭州大學是中國最“委屈”的985大學,其實,那是我們真的不懂蘭州大學!
還記得在2019年6月29日晚上,看央視我最喜歡的欄目《開講啦》,那期正好是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院士作為主講人,記得他在演講中,也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完美的回應。
嚴校長說:“在奮斗中,奮斗者是幸福的。蘭大并不孤獨、也不委屈,這是蘭大人的精神。”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院士
沒錯,不孤獨、不委屈正是蘭大人的精神,可能只有別人覺得蘭大委屈,而蘭大人沒有一個會覺得是委屈的。
其實,讓大家覺得委屈的主要原因,無外乎蘭州大學所處的地理位置,特別是本科生所在的榆中校區,真的是被一片不毛的翠英山環抱,遠遠望去,一股無語言表的蒼涼和悲愴撲面而來,這也許是蘭大的另外一種特色,豪邁中帶著堅韌。

蘭州大學榆中校區
即使是蘭州大學的本部所在的蘭州,雖然是一座省會城市,但是,可能會被發達地區的三線城市遠遠拋在身后,這是不可抗拒的因素,但是,蘭州需要蘭大,西北也需要蘭大,蘭州大學對西部的教育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一個教育的風向標。
蘭大可能在南方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在北方人眼里,她是有分量的,雖然一直有人在說她“衰落了”,師資力量也沒有以前那么強大,但是,她依然有著卓越的成績,在教書育人上,她每年為國家培養優秀畢業生近萬人。

在學術研究上,依然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蘭大在SCI上發表的高質量論文數量依舊可觀,很多重點學科項目依然領先,蘭大學生專業功底依舊扎實。
2015年,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青年拉斯克獎得主石建金本科就讀于蘭大2004級生命科學院。該獎項的上一名中國得主是屠呦呦,4年后,她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是的,蘭州大學確實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可能真的沒有發達城市的那些大學吸引人,因為,面對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高考填報志愿時,很多同學選擇大學,不再只是盯著學校的名氣,而會綜合考慮學校所在城市地理位置、經濟發展、就業情況等。

但是,我們永遠不要忘了,蘭州大學是985/211大學,全國只有39所985工程大學,在越來越看重學歷的今天,這依舊是就業最大的優勢,不是嗎?
我們可以再問一個問題,什么是一所好大學?
世間的大學有千所萬所,能接納你的大學,才是好大學。
沒錯,適合自己的、能接納你的大學,才是好大學,蘭州大學就是這么一所樂意接受任何愿意加入她懷抱學子的大學,從每年的生源來看,所有新生有一半是來自西部十二個省份,其實,他們成績都不低,班級前十是有的。
但是,他們放棄北上廣這些大城市不去,就要選擇蘭州大學,而蘭州大學也以敞開的胸懷接納了他們,對他們來說,蘭州大學就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好大學。

蘭州大學
這些學生畢業以后,又有50%以上會選擇繼續留在西部工作,他們分布在各行各業的每一個角落,這就是蘭州大學對國家,對西北廣袤土地所作出的獨有貢獻。
所以說,蘭州大學,本身一點也不委屈,因為,她初心未曾變過,一直以來,都像“定海神針”一樣,扎根在大西北,扎根在黃土高原那貧瘠荒涼的黃土地上,她的內心,裝著整個西北的莘莘學子,裝著西北教育的發展,也裝著國家的未來。
她,像戈壁灘上的胡楊一樣,她可以沖破干枯的土壤,也能夠抵抗住春日的沙暴與夏日的焦灼,而她所孕育出的千萬學子,這種堅韌不拔的性格已經流淌在他們的血液中,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在任何工作崗位上,都能夠兢兢業業,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踏實,這可能也是蘭大人的一大特色吧!
最后,相信在蘭大人、學校、政府,多方共同努力下將其重新拉回跑道,蘭州大學,將會越來越好,也許,地理位置不可改變,但是,我們可以讓能改變的變得更好,畢竟,堅持“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校訓未曾改變過。
最后,希望有志之士,報考蘭州大學,她是一所上了就不會后悔的大學,當然,前提是你沒有被她“凄涼”的外表嚇跑,你接受她,她也會接納你,她就是你最好的大學!
這就是,被大家稱為“最委屈”的大學,現在,你還覺得她委屈嗎?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