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都有自己的簡稱,一般都是和本省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相關(guān),如河北省簡稱“冀”,主要是因為河北主要地區(qū)古代為冀州。安徽省簡稱“皖”,又是為什么呢?為何不簡稱“安”或者“徽”呢?
安徽省,位于我國華東地區(qū),東鄰江蘇,南接浙江和江西,西鄰湖北、河南,北接山東,面積約13.97萬平方千米,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山地為主。淮河、長江從安徽省境內(nèi)自西向東橫穿而過,將安徽大致從北往南分為三部分。守江必守淮,縱跨江淮的安徽戰(zhàn)略位置極其重要,有不少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地,如合肥、壽春、當(dāng)涂等等,省會合肥自古以來就是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軍事重鎮(zhèn),是南方王朝在江北最重要的要塞之一,號稱“江南之唇齒,淮右之咽喉。”
安徽省的得名始于清朝康熙六年,即1667年,當(dāng)時將江南省一分為二成立安徽省和江蘇省,安徽省之名取自安慶府和徽州府的首字。安慶府和徽州府是當(dāng)時安徽省范圍內(nèi)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安慶府是省會所在,徽州更是安徽的文化標(biāo)簽,在國內(nèi)影響很大。徽商也很厲害,和晉商、粵商并稱為古代中國三大商幫,有“無徽不成商”之說。按理說,安徽簡稱“安”和“徽”也未嘗不可,實際并非如此。
安慶位于長江北岸,它的得名源于北宋,宋徽宗趙佶給舒州同安郡賜名為德慶軍。后來宋高宗趙構(gòu)取“安”字和“慶”字,合稱安慶。安慶的簡稱“宜”比較有意思,東晉時有個牛人郭璞,是中國風(fēng)水學(xué)鼻祖,喜歡安慶這個地方,說此城宜居,人們便稱其為宜城。安慶曾經(jīng)是安徽省省會,上世紀(jì)初安慶非常繁華,被稱為“小上海”。如果安徽省簡稱為“安”,而省會安慶又簡稱“宜”,這就有點不太合適了。
圖-俯瞰安慶
那為何不用徽州的“徽”做安徽的簡稱呢?徽州雖然很有名氣,而且也有足夠的影響力和代表性,如徽派建筑、徽商都是來自徽州,但是徽州府(今黃山市)位置實在是有點太偏,位于安徽省最南部的山區(qū),交通多有不便,是很難成為省會的,從地理方面來看,其輻射性不夠,因此“徽”也不合適。
那安徽省的簡稱“皖”又是怎么回事呢?春秋時期,在今大別山東南麓,安慶市潛山縣一帶有個皖國,皖國比較小,在歷史上好像也沒什么名氣。為什么“皖”字卻能被選中呢?潛山縣為皖國故都,縣旁有皖水,最終在安慶府匯入長江。清朝給各省定簡稱時,潛山縣是隸屬于安慶的。
既然安慶的“安”不合適作為安徽的簡稱,只好用“皖”字代替。其實,“皖”字寓意很好,為完美、完好,作為安徽省的簡稱是非常不錯的。
免責(zé)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