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項計劃是不是進入名校的捷徑呢?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高校專項計劃到底是什么?

簡單的說,高校專項計劃就是定向招收邊遠、原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且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是面向農村學生出臺的一項高考優惠政策。

高校專項計劃的優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可以降分錄取,限于邊遠和貧困地區的教學資源,該地區考生考上重點高校的難度相較而言較大,專項計劃實施后,一般可以在投檔線下30-50分錄取,這對于邊遠和貧困縣的農村考生而言,優惠力度很大了,體現了教育公平;二是專業滿足上有優惠,只要分數達到一定要求,即可滿足第一專業志愿。

2022年,我國有95所高校成為專項計劃招生院校,并且已經向社會公布了招生章程,有興趣的家長和考生可以去陽光高考平臺下載查看。具體學校名稱如下:


高校專項計劃是單獨設置的批次,一般在本科提前批次完成錄取工作,如果未被錄取,也不會影響統招批次志愿的填報和錄取。此外,該批次可以報考高校的數量也是不定的,要看招生院校的要求,有些院校限報1所,有些院校可以報3-5所,還有部分院校可以全部選擇。具體可以看有關高校在招生章程中明確的報考要求。

如何報考高校專項計劃呢?
總體建議還是要堅持“沖、穩、保梯度性”的報考方式,這個方法的適用性很強。以考生現有成績為基礎,既要考慮沖刺的院校,也要根據成績實際情況,選擇一個稍微穩當的院校。考慮到高校專項中降分錄取特點,沖的學校建議考慮在該校投檔分下10-40分這樣;穩的學校建議考慮在該校投檔分下0-15分這樣;保的學校,建議考慮平時分數剛好能考上的大學。
當然,高校專項也有一定的缺陷,需要大家辯證的看待,一是可能專業受限,并不是高校所有專業均可報考,只能在公布的高校專項中專業報考,專業選擇范圍受限,至于是否可以轉專業,要看招生院校的具體政策和要求。二是有些地方的一些高校會要求考生簽訂就業協議,畢業后回生源地工作,有點像定向生。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