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于“教授”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專注于教學、科研且十分威嚴的印象上,但是從有了網絡以后,很多大學教授就開始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中,讓人們看到了他們不一樣的一面,有種“接地氣”的感覺。
而前北大教授陳春花就借著網絡的東風,迅速躥紅,成為了紅極一時的“網絡教授”,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這樣的一名優秀的女性。
但是所謂“飛得越高摔得越慘”,在網友們的關注中,她光鮮亮麗的外表下的那些舊事也被翻了出來,不僅讓自己的名聲毀于一旦,還將北大也落下了水。
可能有些人在看過她的履歷和演講后,覺得有些可惜,但實際上她的隕落并非來得突然,而是早有預兆,只不過在華為的助推下讓這一天提前到來了。
飛得越高摔得越慘,從網紅教授到學歷造假,陳春花的隕落早有預兆
陳春花本科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并且在該校也擔任了一段時間的老師,隨后不滿足于自己的學歷,選擇了出國留學,先后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愛爾蘭歐洲大學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回到國內后就與北大建立了合作關系,成為了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的院長和教授,而她的走紅都要從一篇名為《與任正非:圍爐日話》說起,正因為能夠與商界大佬進行溝通交流,才引起了眾多的關注。
更有一些人將其稱為“華為軍師”,而且影響越來越大,將華為與她捆綁在了一起,于是華為出面澄清了相關問題,但是人們卻反倒更加關注她的一舉一動。
借著華為帶來的這波關注,她的講座以及身價就水漲船高了,不過俗話說“樹大招風”,網友們關注她的同時也開始深扒她的背景,這才將她博士學位造假一事牽了出來。
據了解她博士所就讀的那所院校并不被認可,因此她的博士學位也沒有得到認證,對此她也出面承認了這個事實,并覺得自己也是受害者,原本沒想去這所院校院校進修,是聽了原復旦教授蘇東水老師的推薦才去的,但真相究竟是何已經不得而知了。
她也表示在就任北大的時候就講明了自己博士學位沒被認可一事,大有表明學校替她包庇的意味,但是不管如何她的名聲已經毀了,只能通過辭職來保全自己最后的顏面。
與其說她的隕落很可惜,倒不如說早有預兆,只不過她自己心存僥幸罷了,明知學歷不被認可還能心安理得地享受這些光環帶來的好處,自然就會被名氣所“反噬”。
先不論能力強弱,學歷造假已成事實,終歸是要為自己的僥幸買單
從能力上來說,陳春花確實是超越了很多人,但是作為一名老師、學術專家,無論能力再強,人品方面出了問題都是大忌諱,而且不管她是否是受害者,學歷造假已成事實,這是無法更改的。
而且她的聲明中大有為自己開脫的嫌疑,但是筆者想說的是,如果不是自己心存僥幸,又怎么會留下這么大的漏洞呢?既然犯了錯就好好反省自己,想想日后該如何挽回自己的事業吧!
其實她的走紅是“天時地利人和”,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就將她帶到了一個新高度,當然她也是有能力頂得住這樣的“光環”。
但是她錯就錯在不應心存僥幸,接受過如此高標準教育的教授更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不過想來也是后悔不已了,希望她以后能夠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道路,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學者也是好的。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步一個腳印去努力,才能走穩成功這條路
每個人都會犯錯,就算是老師、學者乃至成功人士,他們都會有犯錯的時候,但是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發現問題及時改正,才能夠讓自己不走彎路,同時也不會給他人留下把柄。
所以學生想要成功,除了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學識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誠實又踏實”的心,不能夠心存僥幸,看似小小的一個瑕疵都有可能成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學生對自身要有清晰的認知,不能為了面子或者是其他個人原因去制造謊言,尤其是想要飛得高走的遠的學生,更應該明白“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只有不留下隱患才能走得更踏實。
因此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三觀和為人處事之道,做到“無愧于心和天地”,通過正確的渠道去提升學歷、擴充知識儲備。
【筆者寄語】陳春花在很多問題上的見解和看法確實很不錯,能力方面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學歷造假一事并非兒戲,錯了就是錯了,就算后果再嚴重也要自己挺著,相信如此精明的陳教授也深知這個道理,所以才給自己和北大留了最后的體面。
但學生們不要光顧著看熱鬧,經過這件事要心中有所感悟,任何的謊言與僥幸都有被拆穿的一天,只有踏踏實實去努力才不會畏懼他人的質疑。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