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叛逆城市少年,下鄉體驗人間疾苦,懂事善良的農村孩子,走出大山領略城市繁華。
多年前一檔生活類角色互換綜藝《變形計》賺足了觀眾眼球。
2014年,《變形計》節目組,找上了一位75歲的老人尚成蒼。
他生活在青海省大通縣東峽鎮,一個大山深處的貧瘠之地。
尚成蒼一生過得無比凄苦!
中年喪妻,晚年喪子,與14歲的孫女尚領兄相依為命。
雖然歷經滄桑,但尚成蒼依舊堅強、樂觀的面對生活。
爺孫倆住的屋子僅僅能夠遮風擋雨,泥土地和隨時掉落墻皮的墻壁。
用家徒四壁來形容這個家最貼切不過。
但即便生活如此困難,爺爺還是把最好的留給孫女,難得吃上一次肉,爺爺全給了孫女。
爺爺說自己老了,吃過肉了,但丫頭還小,她不吃肚子會難受。
丫頭不吃,爺爺就佯裝生氣。
最后丫頭只能含淚吃下。
爺爺75了,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丫頭。
他能照顧丫頭一時,如何能照顧她一輩子?
等哪一天他不在了,丫頭會不會受欺負,挨罵。
一提到丫頭的未來,爺爺在鏡頭前急的流淚,他對自己的生活沒有美好的期待,把全部的愛和希望,傾注在丫頭身上。
希望她能平安健康地長大。
爺爺也曾想過把丫頭送到孤兒院,但一想到丫頭被人欺負時,喊爺爺沒人答應怎么辦?
讓丫頭參加《變形計》對爺爺而言,似乎看到了希望,一個改變丫頭命運的希望。
爺爺說:跟著我成不了才,出去長長見識,才能養活自己。
爺爺從心底希望,丫頭參加變形,能在城里找個好人家,留在那里,也算有生之年,給丫頭找了個好歸宿。
臨走之前,爺爺一遍又一遍叮囑丫頭。
該拿的都拿上,到了城里一定要有眼色,懂事,不要偷懶,要勤快一些。人家說什么都要去做。
爺爺還把自己戴了四十多年的戒指給丫頭,告訴她:見到它,就像見到我一樣。
爺爺一邊說一邊哽咽。
仿佛爺孫倆再也見不到面一樣。
雖然萬般不舍,但爺爺還是趕著驢車緩慢而堅定地送丫頭出門。
一路上,爺爺不停的用手擦眼淚。
丫頭也淚流滿面。
最后爺爺顫抖著掏出一個用塑料袋包著的小包,里面放著的是爺爺所有的積蓄。
爺爺把塑料袋纏了一圈又一圈,將為數不多地錢硬塞給丫頭。
丫頭怎么都不肯收,爺孫倆抱頭痛哭。
爺孫倆分別的場面,再鐵石心腸的人看了都忍不住流淚。
你走吧,走啊。
此時此刻,爺爺心里是多么不舍又決絕。
送走丫頭后,爺爺迎來城里的叛逆少年王晨正。
王晨正是來自西安的一個問題少年。
他家境優渥,父母靠經商攢下了豐厚的家產,夫妻倆忙于工作,根本無暇顧及王晨正。
用來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就是錢。
王晨正小小年紀就過上了燈紅酒綠的生活,每月的生活費高達上萬元,在學校打架斗毆是家常便飯。
光換學校不知道換了幾家,因此他還有了一個西安街頭小霸王的稱號。
當學校老師得知王晨正要去參加《變形計》時,直言不諱地說:這個學生一定要小心,別把你們節目組給毀了。
王晨正出發時,與父母沒說上三句話,扭頭就走,絲毫沒有留戀。
王晨正覺得去偏遠的山村挺好的。
能呼吸新鮮空氣。
然而當王晨正到了青海,他立馬就跟節目組的工作人員杠上了。
節目組讓王晨正依照節目規定,
交出一切不合規矩的東西。
包括零食、香煙、錢還有手機。
王晨正自然不肯。
雙方僵持不下,王晨正沖動之下推到工作人員,甚至還要上去補幾拳。
當爺爺將王晨正領回家后,王晨正還不依不饒,抄起一根木棍要繼續毆打節目組人員。
還好被爺爺勸阻住。
進屋后,爺爺用毛巾一邊給王晨正擦臉,一邊哄他別哭了。
吃飯時,爺爺又把碗里唯一的肉夾給王晨正。
對他就像對待丫頭一樣。
爺爺的舉動,讓王晨正感到了久違的溫暖。
爺爺怕王晨正呆在家里悶,就帶他去村里轉轉。
兩人一路手牽著手,相處的非常融洽。
爺爺還開玩笑說:把孫女托付給他。
幾天后,王晨正迎來了變形計另外一個小伙伴張贏天。
兩人興趣相投,很快成了好兄弟。
他們一起住在爺爺家,成了爺爺的兩個孫子。
王晨正一改往日桀驁不馴地樣子,在爺爺面前化身男子漢。
不怕苦不怕臟,幫著爺爺干農活,扒牛糞。
而張贏天就不同了。
他嫌棄牛糞又臟又臭,不肯干活。
為此,王晨正還把他大罵一頓,說他光吃不干。
爺爺的小狗樂樂跑丟后,王晨正怕爺爺擔心,三更半夜爬起來挨家挨戶去找。
他知道,小狗和爺爺朝夕相處,如果小狗找不見了,爺爺會很傷心。
他叫張贏天一起,但對方拒絕配合。
無奈,只能自己打著手電,在漆黑的鄉間小路上找尋小狗。
找了許久,都沒有找見。
好在第二天,小狗自己跑回了家。
王晨正才松了一口氣。
經過幾天的相處,王晨正已經把爺爺當成自己的親人,他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爺爺的善良和無微不至的照顧,深深的打動了王晨正。
這個曾經叛逆的少年,正一點點的發生著改變。
最令人動容的是,爺爺給兩個孫子籌土豆的事。
學校每個學期都會讓同學們從家里湊一點糧食和蔬菜,就當是學費和生活費。
可是爺爺家里已經拿不出一點土豆。
他領著兩個孫子到鄰居家去借,但鄰居也沒有多余的菜能借給他們。
爺爺翻來覆去,一夜沒睡,天一亮就翻山越嶺去隔壁村,他背著一個大大的籮筐,邁著蹣跚的步伐,挨家挨戶借土豆。
在他的世界里,讓孩子吃飽穿暖就是天大的事情。
爺爺借到土豆后,送到學校。
他滿臉愧疚的對老師說:我想多給點也沒有,實在沒辦法要到更多的土豆。
爺爺說,自己腿疼的不行,實在沒轍了!
爺爺邊說邊拉著老師的手,唯恐老師不答應。
一旁的王晨正,已經哭的泣不成聲。
他緊緊抱著爺爺,爺爺安慰他:別哭別哭。
王晨正說:從來沒有一個人,包括我爸,我家人,能夠這樣對我。
爺爺的舉動,讓王晨正感受到了最純粹的愛,也幫助他找回了最純真的心。
第二天,爺爺的腿因為太勞累,疼的起不來床。
王晨正心急如焚。
他找來驢車,帶爺爺去醫院看病。
在醫院,醫生問他是老人的什么人。
王晨正脫口而出:孫子。
當得知醫藥費500多時,爺爺立刻拉著王晨正要走。
爺爺說:不看了,你走。
王晨正一個勁的勸說爺爺:別擔心,我來想辦法。
可此時的王晨正身無分文,他能有什么辦法。
此時此刻,王晨正才真正感受到強烈的無力感與挫敗感。
曾經自己一個月花費上萬元,如今連幾百元的醫藥費都拿不出來。
想來想去,王晨正最終決定把自己的金項鏈抵押掉。
那條金項鏈是王晨正媽媽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但為了給爺爺治病他絲毫沒有任何猶豫。
最終王晨正拿著當掉金項鏈,換來的600塊錢,給爺爺交情了醫藥費。
21天的時間很快就到了。
臨別之際,王晨正蹲在爺爺腿邊,不放心的囑咐爺爺:以后要記得吃藥,別老上山,腿不好。
王晨正言詞懇切,發自肺腑。
他從心里把爺爺當成了自己的親爺爺。
爺爺也很舍不得王晨正。
他一遍又一遍的說:要回來啊,晨正。
王晨正跟爺爺保證,一定會回來看他。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王晨正雙膝跪地,給爺爺磕了三個頭。
這一跪,跪出了少年的感激和留戀。
從王晨正的改變,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的責任與擔當。
當時有許多人質疑這一期節目,
認為都是劇本要求,有許多表演痕跡在里邊。
就連節目組也在王晨正告別爺爺時,打了一句旁白。
此去一別,今生也許無法再見。
然而,沒想到王晨正說到做到。
他不僅每年都會回去探望爺爺,還出資給爺爺蓋了新房,買了冰箱、洗衣機等家電。
每次王晨正都會把爺爺家的冰箱塞得滿滿的,臨走時還不斷囑咐:爺爺,您別不吃肉,不然放里面都壞啦!
王晨正還把爺爺接到家中,一起吃了團圓飯。
期間他也曾試圖勸爺爺和丫頭去城里生活,但勸說不動。
一個節目,把兩個毫無血緣關系的人捆在了一起成了一家人,不是親人卻勝過親人。
王晨正的善心感動了無數人,很多人說:爺爺晚年遇見你,是他的福氣。
而王晨正卻說:遇見爺爺,才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
丫頭在張贏天家時,張贏天父母也曾有過收養她的想法。
懂事的丫頭放心不下爺爺,拒絕了。
她怕自己不在身邊,爺爺會更孤獨,她說有爺爺的地方才是她的樂園。
丫頭回到農村后,繼續過著以前的日子。
她還嫁了人,組建了新的家庭。
丫頭嫁人時,王晨正參加了她的婚禮,真心為她感到高興。
然而命運總是開玩笑。
2019年,年僅20歲的丫頭因肺癌去世。
白發人送黑發人,太令人心碎。
爺爺從此一個人生活,想丫頭的時候就翻開照片看看,在那本相冊里,還保存著與孫子王晨正的合照。
丫頭走后,王晨正立馬趕到爺爺身邊,為丫頭料理后事,還陪著爺爺去給丫頭上墳。
王晨正工作之余,經常給爺爺打電話。
因為他知道,他是爺爺唯一的親人了。
2021年3月29號,爺爺去世。
王晨正得知消息后,立馬動身趕往青海。
那時青海還在下雪,白茫茫一片,讓人心生凄涼。
爺爺一生悲苦,猶如余華《活著》中的福貴。
不過爺爺的離世,對他來說也許是一種解脫,他在另一個世界與自己的兒子和孫女重逢。
一家三口開心的生活在一起,沒有貧窮,
沒有苦難。
王晨正悼念完爺爺后。
配了幾張圖,說:你不要擔心。
這是來自一個男人的承諾,對爺爺的承諾。
爺爺走后,王晨正站在新房前感慨。
每年7月份都會回去看爺爺,爺爺腿腳不好,我曾告訴他少走山路,炕要燒熱了再睡。爺爺曾告訴我,無論多困難,孩子都要上學,要有文華。學校翻新了,路也好走了,再也不用擔心土豆不夠吃了,但是……我沒有爺爺了。說好看我成家立業的,爺爺,你騙人……
王晨正還提到,望孟婆能多給爺爺和丫頭的湯里多加點糖,這輩子太苦了。
網友紛紛留言。
你就是爺爺晚年遇到的糖,不嫌棄吃,不嫌棄住,幫爺爺干活,賣項鏈給爺爺治病。
還給爺爺修了新房,讓爺爺安度晚年。
王晨正知道,爺爺離開時心里掛念著丫頭的女兒,他專門找到丫頭的婆家,希望讓丫頭的女兒跟他去西安接受更好的教育。
不過孩子的爺爺拒絕了,他不忍心和孩子分開。
于是王晨正決定資助孩子長大,為她交學費,讀到哪,供到哪。
孩子爺爺怕麻煩王晨正。
王晨正卻說:我是孩子的舅舅,你不找我,我不開心。
他還承諾,要陪著孩子一起長大,看著她出嫁。
今年六一兒童節,王晨正特意趕到青海。
他買了蛋糕和禮物還有衣服,去為孩子過六一,他說別的小朋友有的,孩子也不能少。
在社交平臺上,王晨正是這樣說的:爺爺,妹妹,放心吧,我會一直守護好我們的家!
這句話,再一次令人淚目。
一個為期不到一個月的交換,改變了一個叛逆少年的一生。
而這個記錄片發掘出來的東西才真正引人深思。
遠赴他鄉的務工人員、留守農村的老人和孩子,以及得不到家庭溫暖的叛逆少年。
這才是生活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