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天以來,網上一直瘋傳數學界的一樁大事:華人大數學家張益唐證明了“西格爾零點猜想”,事情并非空穴來風。2022年10月15日,張益唐在北大校友線上演講會中說到,自己證明了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Landau-Siegel Zeros Conjecture)。

大數學家張益唐,如果按照功利和世俗的觀點判斷他,那么,他的情商為零。
西格爾零點猜想和黎曼猜想有極為密切的關系。由于黎曼猜想的名氣太大,163年以來無法證明,而基于黎曼猜想是正確的前提下已經誕生了另外幾千個猜想和證明,所以,只要與黎曼猜想有關的事情都會迅速傳播,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數學根基的堅實性。

黎曼ζ函數,s要在復數域取值,否則無法理解。復數域更讓人不理解!話說解析延拓的神奇功效。
由于張益唐非常低調,且其自身說的“證明了西格爾零點猜想”沒有任何細節,所以吃瓜群眾無法判斷到底是否“證明了西格爾零點猜想”。由于互聯網的開放和自由的精神,所以,大部分網民其實分不清“證實”與“證偽”,也分不清“充分”與“必要”。而這些簡單的邏輯,卻是判定一切推斷的基礎。它是邏輯學的鼻祖—亞里斯多德在2300以前就確立了的??梢哉f,亞里士多德第一次帶領人類閃耀出理性的光芒!
(有數學恐懼癥的同學直接跳過引用段落)
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狄利克雷L函數沒有異常零點。黎曼猜想:黎曼ζ函數的所有非平凡零點的實數部分都等于1/2。
如果張益唐證偽了西格爾零點猜想,那么,黎曼猜想就被證偽了,也就是說黎曼猜想不成立,那么,以它為基礎的那幾千個猜想和證明也將一起被證偽,這絕對是數學界的重大危機!然而,如果張益唐證明了西格爾零點猜想,那么,黎曼猜想也并沒有因此被證明,因為兩個猜想之間只是充分而非必要的關系,所以不能反推。
基于黎曼猜想的無比堅固性,我個人認為,張益唐應該是證明了西格爾零點猜想。也就是說,黎曼猜想將繼續屹立不倒!必須等到大神級的數學家出現,才能證明,或者證偽!按照常人的理解,證偽黎曼猜想要容易得多。因為,只需要找到一個反例,就可以推翻黎曼猜想。但是,163年以來,無數頂級數學家一個反例也找不出來。

這顆神奇的大腦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數學家,但他卻在貧困中死于病痛。
找黎曼猜想的反例行動,就像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競賽。1932年,德國數學家西格爾(Siegel),從黎曼的手稿里找到了零點計算公式,這個公式被稱為黎曼-西格爾公式。憑借黎曼-西格爾公式,人們可以很輕松地推進零點的計算。在計算機的神助攻下,法國團隊利用改進的算法,將黎曼ζ函數的零點計算出了前10萬億個,仍然沒有發現反例。10萬億個夠多了吧?然而,黎曼ζ函數的零點有無窮多個,10萬億與無窮大相比,等同于零。
黎曼、朗道、西格爾等很多大數學家,為啥要搞這些猜想?。窟@是因為,這些猜想都是關于素數分布規律的,而素數是一切數的根基,或者稱為數之元。任何一個數都可以分解為素數的乘積。所以,素數是數的最小單元。只要搞清楚了素數,一切數的事情就搞清楚了。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素數的分布規律究竟是啥?能不能用一個公式來表達?
不要以為研究素數沒有用,實際上我們經常在用。如果沒有數學,身邊的很多信息化產品都將不存在。因為,它們的設計、制造和使用,都離不開數學。最常見的例子是,手機指紋解鎖,涉及到信息編碼、加密傳輸、解碼的過程,而目前最常用的加密解密算法是RSA,這個算法的核心就是用兩個很大素數相乘之后得到的那個數作為公鑰?,F在,這個大數一般用1024位的數。要解破這個密鑰,就得對1024位的大數進行質因數分解。對于這個計算任務,現在的任何計算機花幾百萬年也算不出來。

1977年誕生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非對稱密鑰算法的RSA,幾乎一切安全性較高的算法用的都是它。
張益唐即將在11月份發布的論文,要經過同行的評定之后才能最終確定他到底是否證明了西格爾零點猜想,這就是科學共同體的基本規則。2018年,89歲的英國數學家阿迪亞就聲稱自己證明了黎曼猜想,但在論文公布后,人們發現他并沒有證明黎曼猜想。我們必須注意:經得起同行評議是一個偉大的規則!它體現了自由和公平的核心價值觀。如果因為位高權重、人多脈廣、極權壟斷而不接受質疑,那么,公平和正義就無法保證,文明和理性就將消失。

公平和正義,開放和自由,人性和理性,是人類的最高價值觀。
黎曼猜想、西格爾猜想、龐加萊猜想等等猜想,都給我們很多啟示,讓我們再次警醒,一個功利的民族將只有技術沒有科學,只有玄學沒有數學。我們應該尊重科學,我們應該探索數學。學子們上大學選擇專業時,應該放棄“好找工作”的唯一標準。
一個民族,一定要有人愿意做“沒有用”的事,比如說數學。因為,這些“沒用”的事,實際上有“大用”。如果都去做“有用”的事,必將因為功利和勢利遭到文明世界的拋棄。其實,能夠做成“有用”的事的人,尤其是成大事的人,都一直在做“沒有用”的事。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