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時候遇到下大雪封路,我們會看到一種除雪的方法便是撒鹽,再加速雪融化的同時,還起到防滑的作用,這里變來談談下雪為什么撒鹽融化快。
這是利用了鹽水的冰點低于水的冰點這一特性除冰。水的冰點是0℃,而鹽水的冰點則低于0℃。當鹽的濃度越高,鹽水的冰點則更低。當鹽與冰雪結合形成的少量鹽水可融化周圍的冰雪,從而增加鹽水量,這些更多的鹽水又可使周圍更多的冰雪融化,這一過程一直持續下去,直到鹽水被稀釋到不能再繼續融化冰雪為止,這時的鹽水便達到當時氣溫下的冰點。
用鹽除冰雪的目的,就是使冰雪融化成鹽水,并在達到冰點之前流走,或使其中的水分全部蒸發掉,露出黑色路面,恢復功能。
從化學理論來說,鹽的成分是氯化鈉,雪的成分是水。氯化鈉是極溶于水的化學物質。氯化鈉溶于水后生成氯化鈉水溶液,其中含有鈉離子和氯離子。水要結冰時,有氯離子和鈉離子存在時,氯離子和鈉離子會破壞水的結晶網狀結構,使水不能結冰。也就是說,鹽能使雪不結冰。
事實上,雪是在不斷融化和凝固的,只不過二者速度相等,所以始終保持固態。鹽水的冰點比水要低,撒上鹽以后,雪周圍的水就便成鹽水,較難凝固,這樣雪就會不斷融化,而不能再凝固回去,所以就越來越少了。因此,下雪時,經常給路面撒鹽,防止雪水結冰,鹽能融化雪。
比較而言,鹽的代價便宜,除雪效果也不錯。但是,由于鹽水會對公路造成侵蝕,目前多個國家已經不允許采用撒鹽化雪的方式,而采用化雪劑來融化積雪!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