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旁植樹也被稱為四旁綠化或零星植樹。在宅旁(房前屋后)、村旁、路旁、水旁有計劃地種植各種樹木稱為四旁植樹,具有綠化城鄉、凈化空氣、保護環境衛生及護路、護堤等作用,同時生產木材和經濟果品。
鄉村四旁植樹的建設措施
1.宅旁(房前屋后)綠化
房前屋后(宅旁)綠化是鄉村四旁植樹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關系到鄉村生態環境建設的好壞。房前屋后以及住宅四周的綠化用地稱之為宅旁綠地。它是家門口的花園綠地,與村民的日常生活關系非常密切,是村民日常戶外休息、活動、社交、觀賞的良好場所。在不同的地理氣候、傳統習慣與環境條件下,根據村民的不同愛好與生活習慣,可以選擇樹林型綠地、花園型綠地、草坪型綠地、棚架型綠地、籬笆型綠地以及庭園型綠地等不同的綠化類型。不論是哪種類型,其綠化布置都要堅持做到以綠化為主、注重美觀和舒適,內外綠化相結合,從實際出發科學配置樹木。一般可在房屋的北面和西面栽植針葉樹,因它常綠、冬季枝葉仍茂密,以便抵御寒冷的西北風襲擊,使庭院、室內保溫;在南面栽植高大的闊葉喬木。這樣,夏季繁榮的枝葉和龐大的樹冠可以遮擋炎熱的陽光,使庭院陰涼。冬季樹葉脫落易于透過陽光,使庭院吸光升溫。在東面和東南面應栽植較矮的果樹、灌木等,以便于透進早晨的陽光,會給人以視線開闊的感覺,使鄉村居民生活在綠色空間,享受大自然的景色。
2.水旁綠化
水旁綠化是鄉村四旁植樹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水結合是建設生態水鄉和綠色村莊的最佳途徑。“清水岸邊,綠樹如蔭”是每一個生態水鄉的美好愿望。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影響鄉村生態建設的重要生態元素。鄉村因水而美,因水而活,因水而和諧。但由于不合理的農林業措施而造成水體受到破壞的事時有發生。水旁綠化必須把水資源和濕地生境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列為第一要事,始終致力于“活水”、“清水”工作。與此同時,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護水土等多種生態功能。林水結合可以實現功能、空間和景觀等方面的互補。首先,林木能有效地護坡固堤,防止堤圩坍塌。樹木根系能吸收土壤及水體中的重金屬,凈化水質。林木生長在圩堤上,土層較厚、水分充足、邊緣效應明顯,有利于林木生長;其次,水旁綠化實現了空間互補。林隨水走、林隨路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三維空間,節約土地資源,防止圩堤墾耕,避免水土流失,提高綜合效益;再次,水旁綠化使平面的水和挺拔的樹形成獨特的水鄉風貌。河岸、橋邊、綠樹永遠是和諧的畫面。
3.村旁綠化
村屯是農村的居民點,是鄉村居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生活的重要場所。村旁綠化是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提高鄉村居民生存質量的重要標志。村旁綠化也是鄉村四旁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綠化可達到美化村容、整潔街道、雅靜庭院,創造舒適優美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綠化的村屯還可和農田林網小片用材林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森林防護體系,發揮總體效益。
4.路旁綠化
鄉村公路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路旁綠化主要是指鄉村道路及道路兩側的綠化,與護路林和綠色通道工程建設不同。護路林是為把鐵路、公路周邊環境合理植被化,通常是指以鐵路、公路為中心,在其兩側營造一定長度,一定寬度的防護林或其他植被類型。而綠色通道建設指在平原水網地區,國道、省道、縣道、鄉村道路綠化以及道路兩側的防護林和沿線的農田林網、集鎮、村莊綠化等。可以說,鄉村路旁綠化是綠色通道工程建設的一部分,既不同于荒山綠化,也不同于城鎮綠化。鄉村路旁綠化的建設標準一方面應因地制宜,同時也要盡量參照省、國道公路兩側綠化的標準。另外,應該充分體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達到既美化環境,又增加村民收入,振興鄉村經濟的目的。
四旁植樹樹種的選擇
四旁植樹的樹種應具有生長快、萌芽力強、耐修剪、耐煙塵及耐有害氣體、樹形美觀、花葉芳香、不易感染病蟲害等特點。理想的樹種有雪松、羅漢松、油松、白皮松、樟子松、柳杉、池杉、水杉、塔柏、側柏、龍柏、銀杏、木麻黃、樟樹、楠木、桉樹、銀樺、白楊、垂柳、喜樹、懸鈴木、龍爪槐、冬青、女貞、竹類以及其它觀賞樹種等。
總結
四旁植樹主要是為了綠化鄉村、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改善生活條件,關系到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速生樹種在四旁植樹中有較大的應用空間,在種植樹木花草是,配合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還可形成美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域,提高觀賞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