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60me"></strike><ul id="q60me"></ul>
    <ul id="q60me"></ul>
  • <fieldset id="q60me"><input id="q60me"></input></fieldset>

    為什么正月初一是春節

    華峰博客 414

    對于中國人來說,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莫過于中國傳統新年春節。春節又稱大年,一般指正月初一,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在民間,從臘月的臘祭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這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才算落幕。但是你知道為什么正月初一是春節嗎?在中國古代,“春節”和“過年”其實是兩個概念。

    為什么正月初一是春節

    古代過年并不總是在正月初一

    眾所周知,中國的“年”起源于古代臘月的祭祀活動,一般發生在每年的“歲首”。而這個“歲首”的具體時間,在漢武帝之前是一直隨著王朝更迭不斷變化的。

    傳說中最早的年,起源于夏朝。夏朝第一個君主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發現每三十天都會出現一次規律的潮汐,而大概三百六十五天又會出現一輪寒炎冷暖的四季變化,于是創造出了太陰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陰歷、農歷,又稱為夏歷。

    夏歷按照月亮圓缺的周期,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所以在夏朝的時候,是在正月初一過年的。

    可到了商朝,商湯好不容易滅掉了夏桀,為了徹底改變夏朝遺民和天下臣民對夏朝的印象,便從歷法上進行了修改,也就是古時說的“改正朔”。商朝把一年的歲首改在了農歷十二月初一,那么,商朝時期,人們是在臘月初一過年的。

    周武王滅掉商紂之后,當時的“國務卿”是周武王的四弟周公姬旦,他提議周朝也要像商代夏一樣“改正朔”,來表明周朝的正統性,于是便把歲首又向前提了一個月。因而在周朝,人們在農歷十一月初一就過年了。

    秦始皇一統全國后,李斯等人也向始皇帝提出“改朝換代”必須要“改正朔”的建議。秦始皇便又將“歲首”月份向前推了一個月。也就是說,農歷的十月初一,才剛剛秋天,秦朝人就開始忙活過年了。

    后來漢高祖劉邦平秦滅楚,建立了大漢王朝。漢高祖是個粗人,對這些繁文縟節并沒有太在意,也就沒有對所謂的“正朔”進行修改,一直延續著十月為歲首這個事。直到漢武帝劉徹即位,才想起來“改正朔”的事。漢武帝制定了《太初歷》,遵從夏歷,以正月為歲首。

    后來的朝代也一直沒有再因政權更替進行無謂的更改。中國人過年又正式回到了正月初一了。

    為什么正月初一是春節

    正月初一在古代也不叫"春節"

    正月初一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叫法。

    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叫做“三朝”“正旦” “元日””歲旦“;魏晉南北朝時期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者“元日”。

    所以古代的“元旦”和現在的“元旦”不是一個概念。現在的元旦是指公歷 1月1日,而在古代,元旦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中國古代過年,其實是在過“元旦”。

    在古代典籍里,正月初一這一天幾乎就沒提過“春”的字眼,“元”和“旦”這倆字倒是經常被用到。比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介雅》:“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宋代吳自牧《夢粱錄?:“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為什么呢?正是因為我國的古代并不是一直以春天的開始為一年的開始。

    不過那時候“春節”一詞也是存在的,只是另有所指,即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立春”節氣。那么“過年”怎么又和“春節”扯到一起了呢?

    這已經是 20 世紀以后的事了。1912年,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不再以農歷清朝宣統年號為主,而采用國際通用的公歷紀年,宣布公歷1月1日為“元旦”,并主張國民過“新”年而不過“舊”年。

    然而習俗的力量是巨大的,老百姓過慣了正月初一的大年,依然習慣于過農歷“年”。袁世凱接過總統職位后,覺著既然民俗難改,不如把正月初一定為“春節”吧,作為舊歷新年來慶祝。公歷新年呢,還是叫“元旦”,這就把“元旦”和“過年”給分開了。“春節”從此就專指過年,也從此具有了現代春節的含義。

    為什么正月初一是春節

    古時候人們如何過“年”

    掐指一算,中國人過年已經有了 40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幾千年中,人們都是怎么過年的呢?

    如上所述,如果生活在秦朝,你將度過一個秋季版的春節。因為秦朝的歲首是十月初一,這個時侯正好是秋末豐收時節,全國上下沉浸在碩果累累,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之中。

    祭祀是中國人慶祝節日的永恒主題。所以秦漢時期的人們過年,除了祈福慶收之外,祭拜祖先也是最重要的活動和習俗。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慶祝習俗愈漸豐富多彩。燃爆竹、換桃符、飲屠蘇酒、守歲陽、游樂賞燈統統都在這個時期進入到人們的視野。那時侯的上流社會比較會玩,“除夕”和“守歲”就最早起源于晉代。

    唐朝的時候流行“拜年貼”,相當于現在過節送“賀卡”。老百姓用梅花箋紙題辭祝賀贈與親朋以表心意,皇室則會用金箔制作賜予大臣。唐玄宗還頒布了 《假寧令》,唐朝的“公務員”過年期間也可以享受年假,過一個好年。

    到了宋朝,北方人過年開始流行吃餃子。除此之外,餐桌上還增加了各種各樣的經典美食來撩撥你的味蕾:東坡肉、屠蘇酒、百事吉、春盤、魚生、術湯、索餅五辛盤等等。人們普遍開始用紙包火藥做成的爆竹,“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年中人們的辛酸得失在這響徹天際的爆竹聲中統統煙消云散。

    經過千年的發展,明清時期過年的習俗變得十分成熟且相當隆重。接灶神、貼門神、除夕守歲、十五賞燈會都已經成為了盛行的習俗和活動。各地制燈工匠和商人云集京城,把自己的產品拿到東安門外迤北大街售賣,廟會也開始了,好不熱鬧。

    直到今天,人們過年也還一直延續著千年的傳統,全家團聚,飲酒,吃餃子,放煙花,賞燈,放鞭炮,拜年······歷經千年,年味兒不變。

    上一篇:

    下一篇:

    ? 同類閱讀

    分享
    ? ?
    ? ?
    日本精品卡一卡2卡3卡四卡|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91精品入口|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国产精品videossex另类|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事 |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日韩制服丝袜在线|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尤物国产精品福利三区|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蜜芽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2020|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波多野结衣|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久久只这里是精品66|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午夜剧场|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色屋成人免费精品网站|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在线观看精品视频6|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