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高盛這個名字,但是大家對于高盛又有多少了解呢?高盛到底有多恐怖呢?今天貴小編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高盛集團(GoldmanSachs),成立于1869年,是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在香港設有分部,并分別在23個國家和地區設有41個辦事處。高盛集團同時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
高盛為跨國銀行控股公司集團,高盛的業務涵蓋投資銀行、證券交易和財富管理;業務對象為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及少數投資者。業務按地域分為三大塊,即美國、亞太地區和歐洲,在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設有代表處。
大家可能覺得,高盛和中國關系并沒有多大,因為我們大多數大型企業都是國有的,而高盛主要涉及的業務范圍都是金融投資。
但是大家不要認為高盛跟我們無關。香港前金管局總裁,在2009年2月2日暗指匯豐銀行遭到操控。而它又是被誰操控的呢?高盛自己寫了一個研究報告,報告說匯豐銀行的壞賬準備已經高達301億美元,虧損高達15億美元。報告出來,匯豐銀行一周內就跌了四分之一的市值,股價一周內下跌25%。
之后,高盛又寫了另外一份研究報告,希望做空中國石油,雖然包括申銀萬國、中信證券大力推薦中石油,但是以高盛為首的國際金融炒家發布相反的報道。因此香港的中石油H股一周跌了12.82%。那么高盛等銀行在2004年,在國有銀行要改制的時候,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宣傳中國國有銀行的股價不值錢。最后在這種宣傳下,其他投資者都沒有購買,而高盛卻以低價收購了很多股票。所以這就是為什么他們占有的美國銀行以一塊多錢的價格收購了建行上市的股權。結果在2007年下半年,美國商業銀行對外宣布,由于次債危機,他們遭到重大損失,可是建行的上市呢,他們賺到了1300億。100塊乘以13億人口就等于1300億,就被這些大行席卷一空,相當于每個中國人出了100元。
各位還記不記得越南危機發生在2008年4月的越南危機是越南的大悲劇。在2007年的時候越南出現危機,但是高盛卻大量收購越南的股票,大量投資越南的企業。高盛對越南的評價有八個字,叫做:越南概念,亞股新寵。甚至高盛把越南納入了新鉆石11國。在高盛的力捧下,越南的股市和房地產飆升。但是到了2008年4月,高盛開始做空越南,他們將所有資金全部撤出,股價大跌,樓價大跌,只有一個不跌,就是通貨膨脹高達25%。這就是一個隨意控制其他國家的跨國公司。
所以,有理由說以高盛為首的這些國際金融資本,他們就是這一場金融海嘯的真正背后操縱人。
在中國國企改革的時候,高盛集團入股了中國石化、中糧集團、金龍魚等多家大型企業,并占有中國移動的股份,希望通過經濟危機,整垮中國,扶持他們最大的市場美國的崛起。
高盛的可怕,不在于它的強勢,而是它能夠短暫的容忍與寬容,但它的宗旨是長遠的貪婪。永遠要記住,高盛不是慈善家,更不是雷鋒。
所以很多跨國公司,也可能是一國政府以經濟入侵其他國家的工具,在經濟一體化的潮流之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已經變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所以我們應該更加謹慎,穩步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