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是中國獨有的保護母親河日。
母親河是什么?孕育文明的河流才稱得上母親河。四大文明古國,基本上都對應著一條或兩條母親河。
母親河孕育了我們的文明,但我們人類的活動卻在破壞江河本身還有江河里的生物,白鱀豚功能性滅絕、中華鱘洄游被切斷……
我們也在行動。在青藏高原的長江源保護站,丁丁親手帶走了一袋垃圾,向長期堅守的志愿者們致敬。
正在撿拾河道垃圾的長江保護船
3月9日是中國獨有的一個紀念日——保護母親河日。
母親河是什么?她不是所有河流的媽媽,而是所有文明的媽媽。四大文明古國都由自己的母親河孕育而來,古埃及是尼羅河,美索不達米亞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是印度河和恒河,中國則是黃河和長江。
四大文明古國都由自己的母親河孕育
當然,黃河作為母親河,也是軍事屏障和國土的象征。丁丁便唱起了《保衛黃河》: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
河東河北高梁熟了
萬山叢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里
游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
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不過,保護黃河不是保衛黃河。
人類過去的活動,更多的是在破壞母親河而不是保衛母親河。
長江白鱀豚曾經宣告功能性滅絕,多年來研究人員組織的歷次搜索都未發現野生白鱀豚的蹤跡。漁網、船只螺旋槳、兩岸污水排放,都是殺死白鱀豚的兇手。
而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洄游路線被人類興修的大壩擋住。
丁丁曾經到過蘭州的黃河渡口,乘坐羊皮筏。河水中沉重的泥沙、兩岸荒蕪的植被,黃河的保護形勢仍然很嚴峻。
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在西北缺水地區,盡管有母親河流過,但同一盆水早上起來洗臉,中午用來做飯洗菜,晚上還要用來洗腳喂豬。
丁丁還曾到過可可西里的長江源保護站,親身參加了“帶走一袋垃圾”的環保活動,從青藏高原的長江源頭帶一袋垃圾到幾百公里外的格爾木。長江源保護站遇到的志愿者叔叔,本來在內地城市里有著很好的職業,卻甘愿忍受惡劣的生存條件,在高原上一呆就是大半年。
參加“帶走一袋垃圾”活動的志愿者們
我們每個人可能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不能像保護站的志愿者那樣全身心投入母親河的保護工作,但一個點贊、一個轉發,也是對他們的支持。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