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才真的會不遇嘛?
許多人覺得自己運氣不好,亦或是受人排擠,總有理由說服自己懷才不遇。在我看來,其實就是能力不足的結果,現代社會,機會比過往任何時代都多,一線城市尤甚,所以并沒有懷才不遇一說。
特別是抖音、公眾號等平臺的出現,推動了一大批內容創作者自我實現,但凡有點才華的,在各個領域都能發光發熱。
以前做黃牛還需要點“力道”,到門口體格小的受人排擠,現在哪怕你是個學生黨,手無縛雞之力,只要你有活絡的腦子和會打字的手,就能賺信息差的錢,我身邊就太多利用信息差,年入百萬甚至千萬的窮小子了。
前題是你要對所做事物有極大的興趣,然后勇于嘗試,敢干敢懟,不要好吃懶做流于表面,那肯定成不了事。
《易經》里面講:“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說的就是在適當的時機,你只要有能力,就能出彩。
《風云》里面泥菩薩說:“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這里有兩個條件,一個是你須是金鱗,然后遇到天時地利,就能幻化成龍。這個過程中,你要記住幾點:“欲成大樹,莫與草爭,將軍有劍,不斬蒼蠅。”“水深不語人穩不言,關公大刀只斬上將。”許多人見人就噴,看誰都不順眼,自詡老子天下第一,你就自己斷了向上階梯。
自詡“懷才不遇”之人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維,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否認周遭的美好,放大周圍的缺點,這種通過否認他人讓自己保持優越感的方式會讓他們蒙蔽雙眼,看不到他人的優點,而三人行必有我師。
這種“假優越”,只會讓自己始終處于認知匱乏的狀態,最后看不到被人的付出,所以他們不會感恩。他們的聚焦點永遠停留在“抱怨”上,“抱怨”成為他們解決一切的良藥,使其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正向反饋,只能陷入惡性循環,終淪鍵盤俠。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答案藏在另一個提問中。許多人問我:“為什么直播幾個點反復說那么久?每天寫那么長的文章,簡單點給個代碼不行嘛?”還真不行。即便我2年前告訴大家博騰天賜沃森,你也拿不住,事實也是如此。
我始終認為教育就是高質量的時間陪伴,任何試圖節省時間來做教育的,都違背教育本質。好的教育中即要學生是金鱗,老師作為風云輔助亦不可或缺。好老師,須具備三個條件:教學初心,教學過程,教學遠景,只要這三條邏輯硬,方能為師。
教育的初心,便是讓每個人更好,其中包括鍵盤俠。“如果從來都不是老師的錯,老師就不需要為他負責;如果我們不需要為他負責,我們始終就是受害者。”
通過言傳身教,鼓舞人心,教導他人常懷求知之心,不斷探索新的領域,以堅韌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擁抱關愛,擁抱同理心,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珍惜傳統文化,熱愛我們的國家,方能為師。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圣賢藏于心,篤于行,德必向善,學必精進,功自然成。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