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鑄造古錢幣的歷史也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古錢幣收藏中常以古泉五十珍最為珍貴,那么在這五十珍品當中,又有哪十大珍品,可以被譽為古泉十大珍呢,我們這篇文章就來說一下古錢十大珍,因為這個十大珍是我個人排的,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多多在評論區評論。

第一枚就是大齊通寶,我想看過古董局中局這部電視劇的人,對于這枚古錢幣應該都有所了解,這枚大齊通寶是南唐開國皇帝李弁鑄造的第一種南唐錢幣,目前只發現兩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錢幣界稱之為缺角大齊,另一枚的錢上鉆有4個小孔,被稱為四眼大齊。目前這兩枚大齊通寶都是處于下落不明的情況。

第二枚是國寶金匱直萬,這枚古泉是王莽時期鑄造的,這枚古錢幣上部為圓泉狀,順讀國寶金匱四字;下連方座,中有篆書直萬二字。關于這枚古錢幣的存世量,有存世真品僅有兩個半的說明,我個人感覺這枚古泉存世量肯定多于兩個半,但應該不會超過十枚。

第三枚是開平通寶,五代后梁太祖朱溫開平年間所鑄造,這枚古泉現僅有開平通寶和開平元寶各一枚,由于皆系孤品,并且說史料上沒有明確記載,所以說對于這個真假還有待考證。

第四枚是天策府寶,這枚古泉是五代十國時期楚國馬殷所鑄,是唯一一枚專為紀念天策府而鑄造的錢幣,除天策府寶 錢幣外,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天策府寶錢幣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一種紀府錢幣。天策府寶有銅、鐵,生精(銀)三種,銅者有背龍及鎏金等稀見品。

第五枚是大蜀通寶,五代十國時期后蜀明德年間鑄,大蜀為國號,這枚古錢幣在民國時期曾經出現過三枚,分別被三位收藏家收藏,但后因這三位收藏家過世,導致這三枚古泉下落不明。

第六枚是大朝通寶,這枚古泉是是蒙古汗國在改稱元以前稱大朝時鑄。有銀質和銅質兩種,都是小平錢,這兩種的存世量都是非常稀少的,其中銅質的要比銀質的少很多,這枚古泉也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第七枚是元朝元武宗海山,至大年間(公元1308~1311年)鑄造,文字形制極為精美,有以孤品背龍紋者尤其精致,疑為開爐試鑄樣錢。另有鉛錢孤品,系雕母。

第八枚是天國通寶,天國背通寶當十是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后第一批試鑄的通用錢幣,因不久即改鑄太平天國圣寶錢而屬臨時過渡性的錢幣,因此鑄額有限而十分罕見.

第九枚是崇慶元寶,是金衛紹王崇慶年間(公元1212年)所鑄,由青銅鑄造。這枚古泉的存世量據傳全國有二十余枚真幣,但具體真假無法考究,可以肯定的是這枚古泉的存世量是非常稀少的。

第十枚是元德重寶,是西夏時期發行的,這枚古泉目前發現只有兩三枚,其存世量也是非常稀少的,其中兩枚都在博物館收藏中,民間收藏據傳有一枚,但真假無法考證。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