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市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如何?咱們自己說了不算,來看看權威國際機構的說法。
10月25日,全球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發布2021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共分為兩個榜單,由《全球城市綜合排名》(GCI)和《全球城市潛力排名》(GCO)兩部分構成。
報告顯示,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繼續位列全球TOP4城市,來自中國的北京、香港、上海也躋身全球前十。
一般來說,全球城市有三大排行榜:
一個是GaWC(以英國拉夫堡大學為依托的學術組織)發布的《世界城市名冊》,另一個是英國智庫Z/Yen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三個就是科爾尼發布的《全球城市綜合排名》(GCI)。
GaWC側重于城市聯系度,Z/Yen側重于金融中心度,GCI側重于城市的綜合影響力,包含商業活動、人力資本、信息交流、文化體驗和政治事務等五個維度。
今年的《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前十城市分別是:紐約、倫敦、巴黎、東京、洛杉磯、北京、香港、芝加哥、新加坡、上海。

2021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
中國有3個城市(北京、香港、上海)進入全球前十,數量與美國相同(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另外歐洲2個城市(倫敦、巴黎)、亞太其他地區2個城市(東京、新加坡)進入全球前十。
其中,上海首次進入全球前十,相比2016年前進了10名。
從前十城市看,紐約、倫敦不僅是全球最強的兩個金融中心城市,論綜合影響力也同樣是全球之最。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則一直保持全球F4的格局。
香港在金融中心排名上一直高于北京,經常與紐約、倫敦并稱紐倫港,但這個榜單評價的是綜合影響力,所以在這個排名上低于北京。
下面是《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前80城市:

2021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
躋身全球前80的中國城市依次為:北京(6)、香港(7)、上海(10)、臺北(49)、廣州(61)、深圳(72)、杭州(80)。
按照科爾尼的《報告》,中國內地的城市綜合影響力排名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蘇州、天津、武漢、西安、長沙、重慶。
較詳細的排名如下:

2021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圖片來自大剛觀察)
其中,北京上升3名、上海上升10名、廣州上升10名、深圳上升11名、杭州上升35名。
下面簡單說說這5大城市。
北京相較去年下降1名,位列全球第6,主要受疫情因素,北京在商業活動、人力資本、文化體驗等多個維度上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北京實力非常雄厚,例如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全球第一,獨角獸企業數量全球第二。
近年來,北京持續的央企、高校疏解工作,以及持續的青年人才外流,在虹吸資金方面增速慢于上海和深圳,不過北京正在經濟上發力,已成功得到自貿區、證券交易所,北京在戶籍上也有所松動,放寬了畢業生引入條件,其綜合排名有望繼續攀升。
上海較去年上升2名,首次躋身前十,報告提到,在疫情影響下,上海商業活動與文化活動依舊保持強勢活躍地位。上海過去一年內不僅仍保持了其海運吞吐量多年連續第一的寶座,空運吞吐量也上升至全球第二。
資本市場的活躍帶動獨角獸企業數量躍升至全球第四,上海正在持續向全球第一梯隊城市邁進。
廣州較去年上升2名,位列第全球61名,主要來自商業活動和文化體驗維度的進步。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在廣州產業比重中重要性提升,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助力國際商貿中心建設,完備的產業體系與豐富的人才資源將持續推動廣州城市發展。
深圳較去年上升3名,位列全球第72名,主要由商業活動、人力資本及文化體驗驅動。
報告提到,近年來,深圳互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和深交所的活躍表現驅動城市商業價值不斷增加。其在一線城市中優越的落戶政策也吸引越來越多高等教育人口安家深圳,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未來粵港澳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有望再展深圳模式的魅力、實現城市跨越性發展。
杭州較去年上升2名、位列第80名,且近6年提升了35個名次,在主要城市中進步最大,杭州的商業活動持續提升,財富500強企業數量、獨角獸企業數、全球頂尖服務業企業數量等持續上升,憑借數字經濟、電商等新興產業快速崛起。
另據媒體統計,成都上升1位,位列全球第86;蘇州上升6位,位列第92;天津排名保持第94名不變;西安上升4位,位列第96。
長沙上升1位,位列第102;濟南首次上榜,位列第122。武漢排名下降2位,位列第95。在全球城市潛力排名方面,武漢逆勢上升3位,位列全球第66。
有人可能會問,這項排名的權威度咋樣?
它的公眾知名度雖然沒有GaWC《世界城市名冊》、Z/Yen《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大,但它在學術論文中經常被引用,權威度也是很高的。
榜單的制作方科爾尼公司于1926年在芝加哥成立,是全球領先的咨詢公司,目前在4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其《全球城市指數》(GCI)報告首次發布于2008年,由科爾尼公司聯合國際頂級學者與智庫機構聯合發起。
如果說GaWC的排名反映的是國際聯系度,那么GCI的排名則反映的是國際影響力,因為它的數據模型分為商業活動、人力資本、信息交流、文化體驗、政治事務等五個維度的29個指標。
下面看看另一個榜單,2021《全球城市潛力排名》TOP80:

2021年《全球城市潛力排名》
全球城市潛力排名中,中國排名靠前的城市有:
北京(23)、臺北(24)、深圳(26)、上海(30)、廣州(34)、蘇州(45)、高雄(53)、香港(54)、無錫(59)、南京(63)、杭州(64)、武漢(66)、天津(67)、泉州(68)、東莞(69)、長沙(71)、佛山(72)、寧波(74)、重慶(75)、合肥(76)、西安(78)、大連(79)、沈陽(80)。
由此可見,在全球城市潛力排行榜里,中國城市上榜很多,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均有代表城市入列。
在全球城市潛力排名中,北京繼續位列中國城市首位,深圳反超上海和廣州,蘇州、無錫超過了南京、杭州。
《全球城市潛力排名》主要從居民幸福感 、經濟狀況、創新和治理四個維度來評估城市的未來發展潛力。
另外,全球城市潛力TOP100城市中,上升幅度較大的城市有廣州(+20)、深圳(+15)、上海(+15)、重慶(+12)、首爾(+11)、蘇州(+10)、北京(+9)、蘇黎世(+9)、紐約(+9)。
在國際機構的眼中,廣州國際影響力的潛力指數顯著增長,上升幅度全球最大。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