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鋼琴熱成為中國音樂界頻頻提及的一個詞,普通群眾都加入到鋼琴學習的熱潮中來,各地的鋼琴獨奏會、國際鋼琴交流、大師班這些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中國鋼琴熱可以回溯到改革開放的年代,幾十年過去了,熱度始終不減。據(jù)統(tǒng)計,北京市有十五萬琴童,其中,大部分是學習鋼琴的。
除了樂器之王鋼琴,小提琴、吉他、架子鼓等西洋樂器在中國也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還有一些樂器,在國外大熱,在某一國家或地區(qū)流行,但在中國卻鮮有人知。跟著小編來看看這些在國內(nèi)冷門小眾的樂器吧,也許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哦!
1手碟

小編第一次在西班牙南部城市格拉納達的街頭聽到流浪藝術家現(xiàn)場版的手碟演奏時,就被這空靈悠遠的聲音深深吸引了,演奏者穿著皮衣,扎著臟辮,席地而坐,演奏的動作十分飄逸靈活。走進一看,他居然在敲一只鍋!當時還不認識手碟這個新奇的樂器,只覺得它外形怪異又搞笑,但是還是忍不住為它美妙的旋律而沈醉,它的聲音好似天籟,悠悠揚揚從天堂傳來。
手碟(Hangpan)是一種打擊樂器,2000年被兩名瑞士人菲力?霍那和薩賓娜?謝雷所創(chuàng)造。它由兩個半球型的鋼模通過氮作用過程組合而成,上部有八到九個音,中心點為基礎音"Ding",其余七或八個音環(huán)繞分布,底部的中心有個孔,為低音"Gu"。
手碟結合了打擊樂和聲樂器,敲擊上去會發(fā)出悅耳的聲音,演奏全憑樂手的即興發(fā)揮,他們可以自由發(fā)揮,不受拘束。
目前只有兩個發(fā)明者知道如何制作手碟,所以價格昂貴,即使在歐洲也很難買到,在國內(nèi)沒有大熱也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2馬林巴

知乎上有個女孩說自己學馬林巴,每次被人問到學什么樂器的時候,都解釋的很心累。
——你學什么樂器?鋼琴?
——不是,我學馬林巴。
——什么巴?
——馬林巴。
——這三個字怎么寫啊?彈的還是吹的?
——額,它是敲的。
據(jù)說,此同學參加藝考的時候,全市只有兩個人學這門樂器,評委老師聽完后表示他也不是很懂。
馬林巴(Marimba)是一個在國外廣泛流行的旋律型打擊樂器,是木琴的一種,將木制琴鍵置于共鳴管之上,以琴槌敲打以產(chǎn)生旋律,但琴鍵較木琴闊,音域較廣,音色圓潤,也有較多特殊打法。
馬林巴傳入拉丁美洲大約是在17、18世紀,后來成為印第安人的樂器,深受大家的喜愛。后來,演奏馬林巴成為某些印第安部族祈求宇宙和諧、人民幸福的儀式的一部分。
3卡祖笛

每次練習練到天昏地暗的時候,你是否也在幻想,有一種不需要學樂理、不用背譜子、甚至不用練習,就可以表演的樂器?嘿,這種好事還真有!
卡祖笛(KAZOO)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管樂器,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它的結構簡單,一頭大,一頭小,演奏時把大頭含在口中,不需吹氣,而是用嗓子哼曲調(diào),聲帶的震動帶動卡祖笛上聲膜的震動從而發(fā)聲。這個特點使它可以隨時演奏,在國外,卡組笛非常受歡迎。很多演奏現(xiàn)場及慶典上都會用到。它的音色嘶啞,類似薩克斯管和小號。
但在國內(nèi)還極少有人知道這種樂器,玩的也不多,市場上現(xiàn)有的也都做工粗糙,價格低廉。
4藍調(diào)口琴

藍調(diào)口琴(Blues Har),又稱布魯斯口琴或十孔口琴﹐在歐美極為流行,是最受口琴愛好者歡迎的一種口琴。其音色具有相當?shù)哪7履芰Γ瑑?yōu)美中帶點憂郁,因此它適合藍調(diào)、搖滾、鄉(xiāng)村、民謠、爵士等各種風格。它也是動畫、影視娛樂、流行曲配樂最常用的口琴。有些人可以一邊彈吉他,一邊吹奏十孔口琴。
5愛爾蘭錫笛

愛爾蘭錫笛又被稱作哨笛,在英倫三島上,曾經(jīng)有許多街頭藝人為1便士用哨笛表演一首曲子,所以錫笛也被稱為便士哨笛。
這種樂器音色柔美,雖然對這個樂器不太熟悉,但是大家應該都聽過它的聲音。例如,席琳狄翁為電影《泰坦尼克》演唱的主題歌《我心依舊》中,主要就是用這種樂器伴奏的。
6曼陀鈴

曼陀鈴(Mandolin)是意大利特有的一種小型撥奏弦鳴樂器。第一次聽到它的音色是在電影《教父》中,主角邁克一行人落寞地走在西西里鄉(xiāng)村的道路上,曼陀鈴演奏出的細膩憂郁的音符,使得畫面更加孤寂冷清。昏暗的光線和隱約的山色,配上空氣中漂浮的微弱的音樂,一下子就讓觀眾身臨其境。
曼陀鈴是由15世紀的一種叫做曼朵拉的樂器演變而來的,一般作為獨奏樂器出現(xiàn)。流行于意大利南部和歐美、亞洲各國。在意大利和美國,它主要是民間樂器。
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