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觀歷史,我國和英國關系匪淺,從鴉片戰爭開始一直到香港回歸兩國恩怨不斷。在此期間英國可謂是把狡猾做到了淋漓盡致。英國在中國低迷的時候,與中國簽下了一條條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崛起的時候,又做起了老好人的模樣。
新中國成立之際,英國先后還對中國耍了3次的壞心眼,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反倒是幫了中國。那么英國到底耍了什么心眼呢?
一、英國海戰吃癟
英國第一次耍心眼是在1949年4月。1949年是國內戰局穩定最為關鍵的一年,解放軍的目標就是要讓全中國都解放,他們一路打過長江。終于在1949年的4月20日,中央軍委命令解放軍發起了渡江戰役,以此來突破國民黨的江上防線。

為了讓渡江戰役順利進行,我軍就要保證水域的安全。在這一片水域之上還有著其他的外國艦船,我黨發現之后立刻就發出警告,讓這些外國艦船速速離開長江流域,不允許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繼續在長江流域通行。
這條聲明一出,大多的外國艦船很快就離開了長江流域,只是有一個國家的艦船完全不顧我黨發布的聲明,它就是——英國。英國一方完全就是頂風作案,開著艦船大搖大擺地行駛在長江流域,只見它們的紫石英號一路向上,到了揚州以南的三江營江面。
三江營江面是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要度過的重要江面,而早就部署在三江營江面的特種兵也沒有坐以待斃,直接對著紫石英號開炮警告,希望它們速速離開。

但是誰知道,開炮警告并沒有阻止紫石英號繼續前行,在英國一方看來不管是聲明,還是開炮示意都沒有什么好在意的。帶有挑釁意味的英國還把中國當成是一個弱國,他們被美國欺負怕了,積壓了滿肚子的氣,于是就打算朝著中國發泄一通。
英國一方囂張至極,甚至還把自己國家的國旗拿出來展開,對著中國的方向。這個行為不是挑釁又是什么呢?
如果是放在幾十年前的中國,怕是不敢對英國做什么。但是現在的中國已經站起來了,容不得敵人在自己的地盤上撒野。于是毛主席一聲令下:打!,解放軍便開著戰船向英國紫石英號發動進攻。
于中國而言,這無疑是樹立自己威信的好時機,此時此刻有無數的國家等著看中國的好戲,如果這一次放縱英國無視我國的條令,接下來只會有更多的國家來挑戰中國的底線。

紫石英號沒有料到中國會出手,于是立刻回擊,幾個來回下來,紫石英號損傷慘重,整艘艦船的船體都被打穿,已經無法正常行駛,最后只能找到一處江岸舉起白旗以表投降。這一戰英國損失了17位優秀的海軍戰士,還有20多人受傷。
這一戰也更是告訴了全世界,中國現在已經不是被人欺負的中國,如果再有類似情況出現,我軍必然用炮火應對,如果想要欺負中國,那換來的必然是中國千千萬萬人民的怒火。
二、英國的解圍之舉
英國第二次耍心眼是在中蘇談判的時候。在人民期盼之下,毛澤東踏上了前往蘇聯的火車,他這一次要做的就是和蘇聯簽訂新的同盟條約。過去的中蘇同盟條約是蘇聯和國民黨簽訂的,其中規定了中長期鐵路的管理權是中蘇共同管理,不僅如此還把了旅順口設置成了中蘇共享的海軍基地,大連成為了自由港。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就會發現這一則協議一直威脅著中國的利益。為了維護我國的利益,毛主席決定親自出馬。到達蘇聯的毛主席,原本應該被安排在領導人住的列寧別墅,可是這一次蘇聯卻讓毛主席入住了第二別墅。這樣的行為讓毛主席有些擔心,他覺得這一次的談判不會是預想的那樣輕松。
談判開始,蘇聯一方就重簽協議的事情遲遲不肯做表示,還是由毛主席先提的要重簽合約。可面對于重簽協議的話題,蘇聯一直有意在做回避,這讓毛主席不是很滿意,如果蘇聯態度依然如此,那毛主席也不會再給他們好臉色。
重簽合約的事情就這樣僵持了很久,之后在蘇的各種活動,毛主席更是連面都沒有露,只是待在別墅里面。面對毛主席的強硬態度,蘇聯仍是不作為,于是重簽協議的談判就這樣一直僵持著。

這一次的談判雖然是中蘇雙方的談判,但是卻也是讓世界矚目的大新聞,得到消息的各國記者爭先趕到了蘇聯報道此事。這些媒體一直注意著事情的動向,抓住一點風聲就會添油加醋。時間一天天過去,這些記者本想著搜刮一些大新聞,可是卻沒找到任何有關談判的報道,內心也十分的著急。
沒有人想要無功而返,記者們既然找不到新聞,那就只能制造新聞了。于是毛澤東被軟禁的謠言很快就傳遍了世界各地,最先報道的是英國的一家通訊社。
這樣的新聞一出,蘇聯一方再也坐不住了,不管這件事情最后如何處理,他們都成為了被動的一方。毛主席雖然在別墅里面不出門,但是對外面的消息還是十分了解的,看到這條新聞,毛主席內心的一塊石頭也落下了些。

很快,蘇聯一方的人找到了毛主席,毛主席也不再閉門不見,而是和蘇聯談起實質性的問題。現在的中國不是孤軍奮戰,緬甸和印度以及英國等大國都已經承認了新中國,這是大勢所趨。
英國二字在毛主席的口中尤為明顯,這讓蘇聯一方有了更深的考慮,最后為了保全自己的大國形象,還是在重簽合約的談判上做出了讓步。
雖然英國的那一篇報道不是蘇聯讓步的根本理由,但卻也是一個契機,英國本打算做中蘇的文章,沒想到居然還成了中蘇簽訂協議的一個助力,這是當時的英國人想不到的。

三、美國原子彈計劃落空
英國的第三次心眼是在朝鮮戰爭時候。當時的中國志愿軍和美國打得不可開交。美國沒想到自己在和中國對戰上面居然能屢屢受挫,這讓美國政府顏面上有些掛不住,于是在一次記者發布會上,美國透露要使用原子彈應付中國。
原子彈的威力是巨大的,但是卻沒有中國人的萬眾一心威力大。所以面對美國這樣的說法,中國沒有絲毫的退步,更不會畏懼美國的原子彈。美國以為這次原子彈事件會讓中國退縮,誰知道居然引出來一個英國多管閑事。
知道美國要向中國投放原子彈,英國立刻就表示這件事情是不穩妥的。為了阻止美國的這一行為,英國的首相還專門找到了杜魯門,希望杜魯門能夠慎重考慮。

當然,英國可不會這么好心替中國求情,這求情的背后則是關乎于英國自身的利益。如果美國朝著中國發動原子彈進攻,那么蘇聯就會有所行動,而最可怕的后果就是再引起一場世界大戰。
英國還在戰損階段,哪里有力氣能夠再承受一次世界大戰。而且蘇聯一旦介入,那么最遭殃的當然是英國,誰讓英國和蘇聯兩個國家距離最近。這樣的后果太可怕了,是英國不敢面對的。為了自己的利益,也顧不上顏面了。
除了這一點,英國還比較在意香港的問題。中國在香港問題上十分的堅定,這讓英國很為難。他們對香港還有統治權,從香港得到的利益也不少,他們可不愿意放過這么好的地方。

如果英國能夠讓美國不釋放核武器,也算是間接地幫了中國一把,到時候在英國和中國就香港問題談判的時候,也不失為英方一個很好的籌碼。
英國的這一次行動不只是對中國有利,更是對世界有利,他們的行為將一個世界性的大戰扼殺在搖籃里,有效的控制住了朝鮮戰局的擴大。
只不過,他們的算盤打得雖然好,卻沒能夠動搖中國收回香港的決心,中國在香港問題上面沒有做過讓步,更加不可能讓步,英國也只能在中國的強硬態度下改變自己的想法。
其實這一切就像英國的一位首相說的話: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英國一直是以自身的利益為重,也正因如此才在很多事情上成為了中國的助力。

四、總結
不得不說,英國的這些做法雖然很狡猾,但是卻實實在在間接幫助了中國,在新中國本就不穩定的時候幫助中國立穩了腳跟,只是英國的這些行為終究是不光彩的,其行動的根本還是對中國的看不起。
不管是面對英國的小動作,還是其他國家的挑釁,中國都不會再避而不戰,為了讓中國能夠在世界立足,就算是面對可怕的戰爭也不會畏懼。現在的中國強大了,強大到沒有國家敢隨意挑戰中國的威嚴,更沒有國家敢隨意使心眼。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