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如何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快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尤其是適應課堂教學的模式,不僅是學生需要面對的現實,也是我們作為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反思的重要事情。經過實踐,學生已能輕松適應課堂的學習,在課堂上基本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階段:靜態教學時,學會“聽”、“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宜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
具體做法:站住不動去聽、看。
“站住不動”包括五個方面
頭不動:眼睛平視前方或看著老師。
嘴不動:不隨便講話,想說話舉手。
身體不動:身體正對前方,不來回扭動。
手不動:兩手五指并攏貼近褲線,不亂動。
腳不動:腳跟靠攏腳尖分開,不移動。
雖看似僵化,但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很有必要。在“聽”的基礎上,中間加上手勢、口令等方式進行輔助、加強練習。看,看老師或同學的講解、示范。看老師或同學的手、腳是怎么移動的之后再去做,這樣學動作才能既快又正確。
反思:經過兩—四周的訓練,每個班有將近五分之四的學生已經做到“五不動”。站隊既快又安靜。聽懂、聽清、看明白之后再去做,效果顯而易見。
第二階段:動態教學時,培養小助手。
具體做法:在課堂練習時,除了教師的組織教學,還安排了小助手協助老師管理。開始老師指定,一段時間之后,每組選出自己認可的小組長,在練習時,小組長隨時管理自己本組的紀律并組織有序練習。
反思:能力的培養在平時,觀念的灌輸在課上。樹立組長的威信并嚴格要求,其他同學要學會服從,并慢慢灌輸集體的意識、少數服從多數的意識。
第三階段:持之以恒不放棄。
具體做法: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當每個學生都知道怎樣做之后,余下的就是堅持下去。良好的“執行力”是保證。做不好重新做,直到符合要求為止。
反思:很好的“執行力”,做事情會事半功倍。一個想法、創意再好,如果沒有很好地執行,都會大打折扣。正如阿里巴巴馬云所說:寧可要三流的創意,也要要一流的執行力。可見執行力是多么重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執行力"。對企業如此,對我們而言何嘗不是呢?
感觸:一年級教學是費口、費心的工作,但看到他們天真無邪,“屢教不改”時,你又是有如此的耐心去面對,而且不厭其煩。或許已找到快樂的真諦。從孩子的行為習慣抓起。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己上課順心,學生上課開心,何樂而不為呢?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