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 隨著經濟騰飛,不銹鋼產品供不應求,大量民營資本進入這個行業;當時鋼廠只要埋頭擴產就能賺錢;產能建得越快,規模越大,賺得就越多。而不銹鋼價格整體大牛市,基本一路上揚。
協會編制的中國主要不銹鋼鋼錠鋼坯產量排名"
序號企 業 名 稱產量(單位:噸)1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16900002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10900003聯眾(廣州)不銹鋼有限公司7600004福建吳航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7380005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6370006張浦不銹鋼有限公司5660007酒泉鋼鐵集團有限公司3800008溫州瑞田鋼業有限公司2250009內蒙華業特鋼股份有限公司21650010四川西南不銹鋼有限公司21000011寧波華光不銹鋼有限公司17300012東北特鋼集團有限公司15000013永興特種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12940014廣西梧州市新盈特鋼責任有限公司11500015山東泰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10720616上海亞泰特鋼集團有限公司10300017浙江友誼特種鋼有限公司10000018東南特鋼集團有限公司9000019江蘇寶豐特鋼有限公司8000020東溢(佛岡)特種鋼制品有限公司7800021寧波東盟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7000022山東泉信不銹鋼有限公司6210023浙江江浦不銹鋼制造有限公司60000上海其昌不銹鋼集團有限公司6000025江西全南盛達建材有限公司5500026余姚浦寧不銹鋼有限公司50000佛山市誠德特鋼有限公司50000蘇州市長鴻特種鋼有限公司5000029浙江強達鋼管制造有限公司4435630寧波全興熱軋有限公司4000031安徽富凱不銹鋼有限責任公司32000總 計8211562
不銹鋼行業:十年河東 十年河西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相較于200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兩位數增長,2016年度官方GDP數據已下降到6.9%,創25年新低。隨著不銹鋼產能過剩,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不銹鋼生產企業不但要面對同行低價競爭,更致命的是供給側改革力度加大、去產能的政策擠壓、技術設限、節能門檻、環保監控、銀行抽貸、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明星企業,現在可能已負債累累!甚至倒閉破產!!面對越來越難艱的生存環境,不銹鋼生產企業不得不在業務低迷之際謀求結構性轉變。
當年中國不銹鋼無縫管、焊管產量排名
序號企業名稱無縫管工業焊管1華迪鋼業集團有限公司339802泰朗管業集團有限公司328003江蘇武進不銹鋼管廠集團有限公司25835121854久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975185715山東東尉集團有限公司160006上海亞泰特鋼集團有限公司152007江蘇寶豐特鋼有限公司100008上海上上不銹鋼有限公司81299浙江百基鋼業集團有限公司800010浙江五星鋼管制造有限公司700011里學鋼管有限公司680012浙江永上不銹鋼產業有限公司650013溫州市江南鋼管制造有限公司639714浙江強達鋼管制造有限公司628515浙江中達特鋼股份有限公司6000浙江大大不銹鋼有限公司600017浙江泰鋼不銹鋼有限公司5000溫州市滬昌不銹鋼管廠5000浙江以勒鋼管有限公司5000總 計230901
中國經濟放緩和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成為民營制造企業面對的一道嚴峻考題。驅使民企老板們調整商業模式的動力并非政府號召,而是生存的本能。面對愈演愈烈的擠壓,如果不能在業務低迷之際謀求轉型,隨之而來的將是滅頂之災。
技術革新推動不銹鋼行業發展
技術革新是推動是不銹鋼行業發展的一大標簽,圍繞原料的供應、生產效率的提高、生產成本的壓縮等方面的技術革新可謂日新月異,尤以近10年的發展過程中表現得更為深刻,且革新的步伐也越加頻繁。技術的革新成就過一段行業的輝煌,卻并非是一勞永逸,如今,即便裝備了領先技術的鋼企卻同樣面臨困境。
100年前,安德魯?卡內基在打造他的鋼鐵帝國——卡內基鋼鐵公司時,領悟到:低廉的價格和生產的規模是成正比的,因此,生產規模越大,成本就越低……降低成本、搶占市場、開足馬力,只要控制好成本,利潤自然就來了。日后,這成為了國際鋼鐵業公認的生存法則。
不銹鋼行業里的叢林法則
100年后,這一法則再次在中國不銹鋼產業得到驗證。很多中小不銹鋼企業的悲劇就是無法適應叢林法則的慘烈現實。從2003年開始,我國不銹鋼產業經過十多年的合縱連橫,成就了一批不銹鋼大佬;但也將更多沒有趕上改革腳步的中小不銹鋼企業,置于了生死邊緣。想生存下去,就得適應鋼鐵業的商業法則。
技術革新成就了過去、痛定了當下。過去行業的野蠻生長注定了行業當前的陣痛是無法逾越的,它必須經受 物競天擇的考驗,而這個考驗過程的長短卻取決于外部干預因素的變化。
適者生存的精髓不是適應一時,而是與時俱進。與時俱進就是要作出符合時代變遷和環境變化的決定,使自己不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被淘汰。
下一個十年,合作將成為主流
中國不銹鋼產業當前的問題的根結在于需求與產能不匹配,技術裝備的升級使得產能得以迅速擴張,但外部的鎳價政策因素的干擾又從原料根源上影響了國內技術優勢的發揮。對內的需求不支撐,無序的競爭持續,對外鎳價頻頻干擾,行業面臨內憂外患。如今,行業已經疲憊,與其拖著疲憊的身心再去戰斗,還不如精誠合作,顯然彼此合作的生存空間更為廣闊。即便產能過剩也不可怕,關鍵是可控。剩下的就是彼此之間的姿態,其實沒有誰比誰更高貴。
回顧一下,在經歷了不銹鋼行業的風風雨雨之后,你和那些企業合作超過十年,并且一值繼續保持良好關系。歡迎留言。
來源:鋼狗網
聲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