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下降,許多不耐寒的樹種紛紛收起往日姿色,開始沉寂,而耐寒樹種則濃妝艷抹的登場,成為寒冷季節里的一抹亮色。很多人會認為耐寒樹種生來就能抵抗寒冷,或者移栽到寒冷地區就能成活,實際上卻不完全是這樣的!
一般,我們所說的樹種耐寒性是指樹種內在的抗寒能力,而樹種對于寒冷抵抗的外在表現則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有些耐寒樹種,如果一開始是生長在溫暖環境中,而突然被移栽到寒冷的地方,它們也不可能一下就適應,甚至會出現凍害和死亡現象。
在溫暖環境中生長的耐寒樹種,最好選擇平穩過渡的移栽方法,進行移栽。這樣可以縮小樹種前后移栽間產生的溫度差,提升其外在表現的抗寒性。因為這種過度的方式,能夠激發耐寒樹種本身具有的抗寒潛力,從而在溫度差比較小的情況下,能夠徹底適應全新的低溫環境。需要注意的是樹種的耐寒表現和耐寒潛力和生存環境、個體長勢聯系密切,生存環境越差、長勢不好的,樹種的耐寒能力也越差;樹勢強,植株健康的,耐寒能力也就更強一些。
樹種耐寒性是有臨界值的。某一個樹種在某種環境中能夠承受住多少度的嚴寒是固定的,一旦其所生長環境的溫度低于這個臨界值,樹木就會出現凍害甚至死亡。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樹種在臨界區內的耐寒性是不固定的,比如某些樹種在一個區域內的某個小環境中能夠存活,但這并不代表其能適應這個區域的其他小環境,有時一場嚴寒可能就會造成一棵生長幾十年的大樹死亡。對于耐寒性不確定的樹種,應該以實驗性栽種為主,也不能作為主要道路行道樹種植。
了解耐寒性區分和某種植物的分區值,對于耐寒樹木的種植也有幫助。像美國、英國等國家都有耐寒性分區,當地的苗農只要知道了某種植物的分區值,然后在這個分區值的范圍內種植,就能避免因氣溫過低過高而造成樹木生長不良或者死亡的情況發生了。不過,目前,我國因為地形復雜,小氣候多,暫時還沒有明確的分區。以下是耐寒樹種中,潛力比較大,發展空間比較強的新優樹種:銀白槭、北美糖槭、茶條槭、賓州白蠟草原之塔、美洲椴綠傘、美國紅楓秋火焰等。
總之,樹種的耐寒性并非一成不變,多用心研究調查,這樣,往小里說,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往大里說,這對我國的苗木行業發展也是很有利的。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