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為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作,是中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事實上,《三國演義》只寫了大小一百多場戰爭,而且將戰爭乃是政治的延續這一規律,深刻地體現在形象的故事描繪之中。
以致有人將它作為作戰的教科書,據說,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日使人說《三國演義》,凡埋伏攻襲,成效之。
清朝統治者入關之后,特別翻譯印行了滿文《三國演義》。
此書,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
三國演義簡介|故事精彩情節回顧
話說,到了東漢倒數第二個皇帝的時候,出了個軍官,叫董卓,董卓有一天帶兵沖到皇宮,一口氣把所有的宦官,不論好壞,全殺了。
其實宦官也有好的,對吧?中國的造紙還是個叫蔡倫的宦官發明的呢。
但是董卓不管這些,全殺了。
然后,董卓又立了個小皇帝,這是東漢最后一個皇帝,才九歲。
事實上,當皇帝就是個幌子,給別人看的,有啥事都歸董卓自己來發號施令。
這樣子,董卓覺得挺美。
美了三年,董卓也因為貂蟬的連環計被人殺了,然后,天下又大亂了。
東漢時候,一般人都有個觀念,覺得天下是誰的?皇上的,皇上應該誰當?
姓劉的人當,因為漢朝是劉邦建的嘛。
所以王莽搶了皇帝,就有很多人不服,王莽死得很慘的,被殺了之后,肉都被人搶去生吃了,多招人恨呀!
曹操把小皇帝接過來以后,雖然人人都知道皇帝沒權,但有個皇帝在,曹操打別人就顯得有理,別人打曹操就顯得沒理了。
這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你看,曹操聰明吧!曹操接小皇帝來的時候,還不算強大,需要小皇帝這個幌子。
后來曹操越來越強大,根本不需要小皇帝了,他也沒把皇帝攆下去,自己當。而是要學周文王,讓他的兒子來當皇帝了。
夷陵之戰敗,劉備悔恨交加,在白帝城死了,諸葛亮就幫他兒子,一直到死,鞠躬盡瘁,就是不圖回報,任勞任怨一輩子的意思。
諸葛亮年輕的時候就非常聰明,天下大事看得清楚,名氣很大。
劉備有了關羽和張飛,打仗的人有了,想干大事還缺個出主意的。
所以一聽說有諸葛亮這么個人,趕緊去請,估計哄人高興的話說了不少,把諸葛亮請出來了。
諸葛亮一出山,就幫劉備一個大忙。三撥兒里頭,曹操最強,劉備最弱,東邊孫權那一撥兒居中。
曹操先打劉備,諸葛亮知道打不過,他跑去找孫權。
跟孫權說,咱們一起干掉曹操,平分天下!這就是后來的赤壁之戰!孫劉聯盟讓曹操無功而返。
從此三國鼎立。
真的是,亂世出英雄,曹操、公孫瓚、袁術、袁紹、呂布、劉備、孫策、關羽、張飛、諸葛亮等各路豪杰不斷涌現,從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到赤壁之戰,魏蜀吳三國鼎立,政治和軍事斗爭錯綜復雜。
北方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殲滅袁紹、袁術等勢力,統一黃河流域,占據了中原地帶。
2
《三國演義》的精彩故事和生龍活虎的人物,常常是虛虛實實
清人章學誠評議《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事,三分虛構。
說白了,它不是歷史書。
它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
小說采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于變化,對比映襯,波瀾曲折。
作者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
他寫的小說多以亂世為題材,中國歷史上有七個分裂的時代,羅貫中就寫了其中三個,其中《三國演義》最受世人喜愛。
此外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等著作,也曾參與《水滸傳》的編纂、創作。
羅貫中被稱為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有人稱羅貫中為有志圖王者,大約生活于元末明初。
據說,他曾當過元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的張士誠的幕僚,因為沒有遇到真主,于是只好隱退,寫作歷史小說。
結合《三國演義》對圣君賢相的推崇和反映出的豐富的斗爭經驗,可以看出,羅貫中不是一般的文人,而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并有一定軍事、政治斗爭經驗的人物。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君憂則臣辱,君辱則臣死!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既生瑜,何生亮!
這些經典語句,不是普通人能夠寫的出來的。
可見,說羅貫中為有志圖王者也是一種贊譽吧!
3
三國演義簡介|開創了歷史演義小說的一個高峰,影響越來越大
據說,國外研究《三國演義》的論著多達三位數,以研究此書為博士論文題目的也不只是個別學者的選擇。
譬如,一九七四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舉辦的中國敘事體文學研討會,十三篇論文中就有一篇是專門論述它的敘事體形式問題。
國內就更加火熱了!
事實上,1988年郵電部就開始發行《三國演義》系列郵票第一組起,到1998年十年間,共發行了5組郵票,共20枚郵票、3枚小型張,以桃園三結義始,至三分歸晉而終,內容上基本包羅了三國時期的主要戰役和重大事件。
郵電部于1988年11月25日發行了第一組《三國演義》特種郵票,1套4枚,分別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鳳儀亭》《煮酒論英雄》。
總而言之,此書有120回,大約75萬字。
羅貫中在雜記、遺聞軼事、野史小說、民間傳說,以及民間藝人創作的話本的基礎上,運用正史陳壽的《三國志》及其注釋材料,結合他在創作上的才華,重新創造,寫成了這部影響深遠的古典歷史名著《三國演義》。
結構宏偉,人物眾多,情節錯綜復雜,再現了三國時期的歷史面貌。
一起探討《三國演義》,歡迎關注我!
作者|龔柳輝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