鮐背之年,tái bèi 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古人九十歲的別稱,泛指長壽老人。古人九十歲的別稱,泛指長壽老人。其相鄰的兩個年齡段是(1)耄耋之年「八、九十歲」;(2)期頤之年「百歲」。鮐背:指長壽老人。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
花甲之年:男子60 歲
古稀之年:男子70 歲
喜壽:男子77歲
耄耋之年:80歲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歲。
米壽:男子88歲
鮐背之年:90 歲
白壽:男子99歲(取百去“一”之意)
期頤之年 百歲
破瓜之年 ( pò guā zhī nián )解 釋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為“破瓜之年”。也意指“破處之年”。出 處唐·范慮《云溪友議·韋皋》:“獨東川盧八座送一歌姬,未當破瓜之年亦以玉簫為好。”示 例 宋·陸游《無題》詩:“碧玉當年未破瓜,學成歌舞入侯家。”
《贈張洎詩》中所謂:「功成當在瓜破年。」所以指的是六十四歲,是依全詩內容而解得。在古時,男子兩人輪流戍守一地,而相約每年瓜熟時前往交接。語出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癸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并且在魏朝,瓜字可以分為兩個八字,兩個八合起來是十六所以破瓜之年指女子達到了十六歲,僅指女子,當然也指女子可以性交了。但是大多時候都是指女子達到了十六歲這個年齡。
及笄之年指女子滿了15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出自《禮記·內則》。jí jī zhī nián [解釋] :笄:束發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發戴...
始齔---指剛到換齒的年齡,約七、八歲左右。
幼學之年——10歲。
舞勺之年——13歲。
志學之年---十五歲(男)。
及笄之年---十五歲(女)。
二八年華---十六歲。
《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花信之年---二十四歲。
春秋鼎盛---壯年時期。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之年---五十歲。
耳順之年---六十歲。
花甲之年---六十歲。
懸車之年---退休之年。
從心之年---七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耄耋之年---八十至九十。
《論語·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初生叫嬰兒,
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
男孩7歲稱齠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2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女孩16歲稱碧玉年華
女孩20歲稱桃李年華
女孩24歲稱花信年華
女子出嫁稱摽梅之年
男子歲20稱弱冠,30歲稱而立,40歲稱不惑,50歲稱知命,60歲稱花甲,70歲稱古稀,80至90歲稱耄耋,100歲稱樂期頤。”
“弱冠之年”,冠:古代禮儀,男子二十歲時舉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指年紀剛到成年的時候。《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