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杰勒德·尼倫伯格,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亨利·卡萊羅,C-M管理咨詢公司的前總裁,Metapro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董事會主席。加布里埃爾·格雷森,美國著名的人際關系和身體語言專家。
作品簡介
每個人在遇到外在刺激的一瞬間,在動作上都會有反應,這些小動作是本能的、無法掩飾的、不受控制的,從這點來說,微動作是了解一個人內心真實想法的很有利線索。這本書透過直白的文字配合生動的教你如何解讀商業伙伴、朋友、同事或競爭對手,讓你更有效地解開溝通上的難題,成為真正的社交達人!
成為肢體語言的忠實解讀者
要學如何像讀書一樣讀人,第一件事就是你必須成為一個善于觀察的人。而機場是觀察人們行為動態全景的最佳場所,它就像一個奇妙的實驗大樓,能觀察到無數的非語言信息。
通過觀察每一個抵達或準備離開機場的旅客的肢體語言,可以揣測他們的心理。比如一個女商人坐在機場候機樓的座位上,你會注意到,她筆直地坐著,身體僵硬,腳踝一動也不動,雙手緊握。通過這些非語言信息,可以猜測這個女商人很緊張、很焦慮,進而推斷她害怕坐飛機或擔心航班延誤,也許她會因此而錯過一場重要的約會。
人的每一個姿勢就像語言中的一個詞語,當觀察一個人時,要首先考慮其所有的言語和手勢,然后從中篩選出主要信息,形成完整的句子和段落,最后得出結論。
不要只考慮他說的某一句話或者表面上做出的某一個動作,因此為確保你的判斷正確,你需要觀察他做出的一系列行為。這就好比聽一個人說話時,要把話聽完整,而不僅僅聽他說的某個詞語或句子,這樣才能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
并且在觀察一個人時,你還必須意識到自己的言語或行為是如何被他人感知的,以便更加完整地理解對方的整體行為。一個姿勢僅表示一條非語言提示,而整個身體發出的信息才是重點。
一切都呈現在臉上
在所有非語言交流的部位中,最不易產生爭議的就是臉部表情。人的臉部表情能夠有意或是無意地通過非語言的方式交流很多思想或情感。
眼睛:在觀察各種眼神接觸時,還應考慮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個人性格。一個性格外向的人在眼神交流方面往往不存在什么問題,而一個靦腆的人則可能不會跟別人進行太多的眼神接觸。
對于一個正處于凝視或注視狀態的人,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這個人的眼神是否集中或目光是否呆滯。如果一個人的眼睛集中在他所看到的物品上,他的眼睛就會變得非常靈敏,這也意味著他在思考或分析該物品。但如果一個人的眼神迷茫,似乎心不在焉,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在白日做夢,且沒有意識到眼前的物品。
眨眼頻率反映了一個人的心理舒適程度,眨眼的速率越快,越能說明這個人在撒謊、猶豫或不舒服。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別,所以要盡量掌握每個人正常的眨眼頻率。
眉毛:眉毛一向是臉上極具表現力的一個部位,它能夠用來傳達很多不同的情緒。如果一個人只皺起左邊或右邊的眉毛,那么通常是故意的,以此來表示自己的懷疑。比如挑起雙眉表示驚訝,有時也用來表明將要提問題。當一個人緊皺雙眉時,可能表示焦慮、生氣或沮喪。
鼻子:緊皺的鼻子通常表示厭惡,似乎說明這個人聞到了一股特別糟糕的氣味。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鼻子緊皺意味著他對外部事物的反感,但也有可能表示他正在沉思,且并不滿意自己的某個想法。
嘴巴:嘴巴是唯一一個既能通過語言的方式也能通過非語言的方式來進行交流的身體部位。比如撅嘴是下唇故意突出的一個動作,可以表示多種情緒,比如傷心、失望或沮喪等,但一般偏向于表示不滿和生氣之間的過渡反應。舔嘴唇或咬嘴唇通常是被視為一種富有挑逗意味的性信號。
下巴:下巴看起來像是反應比較遲鈍的臉部部位,但卻能夠幫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一個人的想法和感受。例如顎肌緊縮表示“被抑制的”憤怒;咬緊牙關說明即使一個人感到憤恨或惱怒,也正在嘗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盡管后者的嘴巴處于緊閉狀態,但這種思想活動通過收緊或彎曲的上顎肌能表現出來。
微表情:在我們研究人的臉部表情時,若想更好地理解對方的含義,就一定不要忽視那些一閃而過的最簡單的情緒變化,這或許比某個人主動表現出來的情緒更為重要。撲克臉一般指那些沒有表情的臉,并且撲克臉不會顯露任何感情,包括開心的、不開心的或中立的,他們通常能非常熟練地控制自己的肢體語言,尤其是臉部表情,從而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
利用雙手和身體進行交流
通常,肢體動作比臉部表情更加容易察覺。
雙手:攤開雙手一般表示坦誠相待,當人面臨壓力,并感到有必要采取防御措施時,就會將兩手十指交叉緊握在一起,十指交叉緊握通常表示一個人正試圖抑制自己強烈的情緒。把兩手指尖合起來,相互對應接觸,形成一種“教堂尖塔”的手勢,這一動作表示有信心,有時也被視為裝模作樣、自大或驕傲。人們通常將該手勢定義為一個人“執掌大權”,暗示這個人占了上風。
手臂和肩膀:將手臂交叉在胸前作為一種抵觸的標志;當肩膀放得很低、很直且不緊繃時,說明這個人很放松、很自信;如果肩膀向前低垂,頭也耷拉著,則表示這個人不高興或是很疲勞;而典型的聳肩行為,則在傳達“我不知道”的信息。
走路:一般說來,快速走路且雙臂自由擺動的人,往往有堅定的目標,并準備積極地加以追求;習慣于將雙手插在口袋中走路,即使在天氣暖和時也不例外的人,往往非常挑剔,且頗具神秘感,善于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當一個人在沮喪時,往往會低著頭、拖著步子將兩手插在口袋中走路,而很少抬頭注意自己往何處走;一個把雙手放在臀部快速行走的人,通常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態度決定一切
坦誠:人們往往會通過將攤開的雙手放在胸前,手掌向上,來表示自己的坦誠相見。
抵觸:人類的所有姿態中,雙臂交叉在胸前所傳達出的抵觸心理是最容易識別、也是最有可能影響他人行為的一個動作。
揣摩:一個人的頭部傾斜或是將一只手放在臉頰上,手掌把住下顎,其它手指彎曲在嘴巴下方,通常表明他是不僅在認真聽別人講話,而且還是在對對方的語句進行揣摩。
懷疑、隱匿和疑惑:當你懷疑一個人撒謊,請留意他在進行眼神交流時的異常之處,太多或太少的眼神交流都說明這個人在撒謊。通常,他人對我們所說的某些話加以疑惑、懷疑、不確定或反對時,最明顯的拒絕姿勢是雙臂交叉,悄悄走開;或者轉向側面,露出肩膀而不是身體的正面,同時還會斜眼瞥一下。
準備就緒:我們能夠輕易辨別出的一個經典的表示準備就緒的姿勢是“雙手叉腰”。我們看到,一個充分自信的人在隨時準備接受任務時,通常會以這樣的姿勢站立。
冒犯:具有冒犯意義的一個典型姿勢是,攤牌的動作,當一個人有這種想法時,他會快速起身,將雙手攤開在桌面上,一句一字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自我肯定:雙手交叉且相互摩擦兩個拇指是成人最常見的表示自我肯定的姿勢,其他類似的動作還有扯頭皮、捏手掌、嘴里銜支筆等。還有一個表示自我肯定的手勢是:把手放在喉嚨處,或者用手觸摸所戴的項鏈。
厭惡:把常見的表示厭惡的行為描述成“嗤之以鼻”最恰當不過了,這個舉動清楚地傳達了討厭和反對之意。看到不喜歡的東西,則會盡量把頭向后仰,常被形容為“從鼻孔下面看人”。
優越性:男人和女人都能通過非語言的肢體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控制權,此類姿勢之一就是:將一只腳置于桌子上,一聲不響地展示出自己的“優越性”。
焦慮:一個人表現得坐立不安,往往是緊張的標志,將自己的雙手放在衣服或手帕上慢慢地摩擦,也是通過非語言的方式表明了他的焦慮、受挫、憤怒、緊張或疑惑。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