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孤陽不生,孤陰不長。”這是道家經典對自然的詮釋,卻也道出了一個人的真諦,那就是一個人身上需要具備男人的“陽性”和女人的“陰性”,達到陰陽平衡,才能成為一個極致的人。
柏拉圖在《會飲篇》中,講了一個古希臘神話故事:最初的人是球形的,一半是男一半是女,男女背靠背粘合在一起。球形人體力和智慧超凡,因此常有非分之想,欲與諸神比高低。宙斯擔心球形人冒犯神靈,便令諸神把其劈成了兩半。
于是少了一半女人滋潤的男人,雖然巍峨如山,鐵骨錚錚中卻缺了一種似水柔情;而少了一半男人支撐的女人,雖然溫柔裊娜,情思婉轉中卻缺了一種俠氣英姿。
所以,柏拉圖說:“人本來是雌雄同體的,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缺失的那一半。”這缺失的那一半,不止是另一個異性個體,還有另一半異性特質。
所以一個極致的人,是需要達到陰陽平衡的,或者說是雌雄同體,這里指的是心理而不是生理,外表上的雌雄同體往往并不是關鍵,關鍵是神韻和氣質上的相同。
雌雄同體,也意味著有著強大的自我實現的能力。他們具有包容力,追求人性上的豐富和圓融;他們喜歡剛強也追求柔韌,兼具理性和感性之美。因此他們并不把女性特征和男性特征看作絕對對立的兩方。
因為他們明白,邏輯混亂、缺乏剛強的男性和直覺遲鈍、溫柔欠缺的女性,都算不得優秀。如果是一個男人,那么男人是陽剛的,過剛則易折,在人前表現會過于剛直粗魯,所以需要女人的陰柔來彌補,女人是陰柔的,過柔則易弱,在人前表現會過于懦弱無助,所以需要男人的陽剛來彌補。
他們融男性品質與女性優點于一體,達到一種陰陽的平衡。
這種陰陽平衡塑造的完整人格追求,正是眾多偉人堅持的標準,在無形中塑造了他們超脫常人的氣質,賦予了他們不同凡響的魅力。
最早觀察到人類心理具有雌雄同體現象的,是著名心理學大師榮格。“在男人偉岸的身軀里,其實生存著陰柔的女性原型意象。”榮格把她叫做“阿尼瑪”。“同樣,在女人嬌柔的靈魂中,也隱藏著剛毅的男性原型意象。”榮格把他叫做“阿尼姆斯”。
“我們每個人的心靈結構,都被上帝預裝了這樣一套雙系統。”榮格說。只是社會文明過分重視性格的一致性,歧視男人身上的女性氣質或女人身上的男性氣質。這種歧視早在童年時代就已經開始,所謂“假小子”“假妹子”就經常遭到嘲笑。人們總是希望男孩成為符合文化傳統的男人,期待女孩成為符合文化傳統的女人。
“久而久之,人格面具就占據了上風,壓抑了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榮格說。于是,便造成了這樣的情況——在氣質上,女性常偏于柔弱,男性常偏于剛強。在智力上,女性常偏于感性,男性常偏于理性。
所以說達到陰陽平衡也是保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措施。
02
我們會發現,不少一起生活多年的夫妻,外貌、表情、形體上會有諸多相似處。
為何會出現“夫妻相”?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就是:“婚姻有助于性別的進化,讓彼此都找到了人性中缺失的那一部分,從而心靈相傾、習慣趨同、表情相似。”
恰如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男人通過女人來認識自己,女人通過男人來認識自己,實現了阿尼瑪與阿尼姆斯的整合。你看那些深情款款的神仙眷侶,無一不屬于這種互補的模式。”愛情到極致,必是陰陽平衡,雌雄同體。
所以在我認為最好的夫妻,是理性的女人和感性的男人。男性偏理性,女性偏感性;男性善把握全局,女性善關注細節。
其實,何止是夫妻,甚至任何職業都是如此。但凡比較成功的男人或女人,往往都是自如掌握兩種思維模式的人。雌雄同體的人,會有更寬廣的視角與眼界,能看到單體怎么努力也看不到的另一邊的世界。
任何一個人的豐富人格、品性的形成都離不開其思維的豐富與強大,雌雄同體的人之所以魅力無窮,其根本在于其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
希斯贊特米哈伊通過調查發現:“跨領域、具有多元思維的人往往會打破對男女角色的傳統定義。”
天資聰穎、有創造力的女孩比其他女孩更具有支配欲、更堅強;而具有創造力的男孩比其他同齡男孩更隨和、更敏感。心理上兼具兩性特性的人,反應能力會更強,會以多種方式和機會跟世界交流。
著名華人導演李安年輕時畢業之后許久都沒有工作,與妻子結婚之后閑賦在家看電影、寫劇本。成為一個家庭主夫,在家里做飯帶孩子,靠著妻子微薄的薪水生活,每天和孩子“等著英勇的獵人媽媽帶著獵物回來”,李安心中愧疚,于是暗中學電腦補貼家用,被妻子發現后大罵:“學電腦的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個人”,正是妻子的話讓李安專心致志拍電影才有了日后的成就。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李安在被陽剛一面的妻子罵醒才重新鼓起來勇氣,在生活的壓力之下,李安養成了感性的思維,將陰性很好的結合,所以你可以看到《飲食男女》《喜宴》等電影帶著不同于傳統理性的思考下的人文氣息。
如果李安沒有陽剛的妻子,那么李安也許也會成功,但是絕對不會這么幸運,甚至李安被生活所迫學習電腦,世界上多了一個程序員,而少了一個電影大師。
03
每次看到《蒙娜麗莎》都會感到驚奇,并不是僅僅因為角度和選材的考量,漸漸地對這個名字產生興趣,我開始思考蒙娜麗莎》為何叫蒙娜麗莎?
近日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埃及傳說中,男性生殖神叫阿蒙(Amon),女性生殖神叫伊絲(Isis),古文又讀Lisa,兩者合起來就是Amon Lisa,即蒙娜麗莎(Mona Lisa)。
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何如此神秘迷人?就因為達·芬奇將心中理想的男女關系,平等而協調地融合在了一起。
而一個好的藝術家一定是陰陽平衡,雌雄同體,理性和感性都要具備。缺乏理性的架構能力,創作的藝術就會混亂不堪,而缺乏感性的理性作品,就如同死寂的石塊,沒有自然的靈性。
一個好的作家更是如此,作家在創作的時候,在腦中進行理性的構思框架,慢慢填充筋骨和血肉,在豐富作品的時候,一定程度下,作品會“自動寫作”,這里的“自動寫作”指的是作品在不斷進展時,筆下的人物和故事因為感性的理念而變得充滿生氣,如果沒有感性理念的融入,作品就是簡單而冰冷的文字堆積,就不會讓人產生閱讀的沖動,所以好的作品必須先讓自己產生沖動才可以吸引他人。
尼采說:“任何頂級藝術都是雌雄同體的。”
一個偉大的靈魂,雌雄同體在高尚的人格下顯得更加熠熠生輝。
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女詞人,作為婉約派的代表,她的詩詞是清麗婉約的。
但是她有著“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一樣面對命運多舛的堅強,也會驚嘆于她“愿將血淚寄河山,去灑青州一抔土”的甘愿為國捐軀的豪情。
49歲趙明誠去世后的第三年,李清照改嫁給張汝舟,婚后她發現張汝舟的人品有問題,貪污軍費、營私舞弊,她為自己的遇人不淑而悔恨,但她沒有為其掩蔽罪行,而是舉報了丈夫的貪污行為。
盡管在女性地位低下,宋朝有法律規定妻子狀告丈夫,不管丈夫是否有罪,妻子都要坐牢。
然而她大義凜然的人格不容得她有一絲猶豫和懈怠,她正直清高的品行不容得與卑鄙之人茍且偷生。
那個柔弱、婉約、聰慧的女子,表現出崇高、頑強、剛毅的高尚品格。雌雄同體的人之所以體現豐富的氣質,一定是因為他們擁有豐富和完整的人格。
著名歌手李玉剛先生的表演堪稱中國男性藝術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最早接觸到的是他的《貴妃醉酒》,一直以為他是女人,得知是男人之后只會更加佩服他的表演藝術,他本人并不沒有結合了“陰氣”而陰柔,反而有股君子之氣的儒雅,但是更多的是新晉“偶像”們畫著眼線,行為造作。給社會造成了一股不良的影響。因此“滿則溢盈則虧”的道理是著實不虛的。
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個極致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把自己性別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然后再去學習另一個性別的優勢,從而使自己剛柔相濟,陰陽平衡。“駿馬秋風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努力成為“東方不敗”,而不是成為令狐沖,讓我們在自己的世界里笑傲江湖吧。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