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18日,而3月18日是巴黎公社成立的日子,下面就來聊聊這個事。
1871年巴黎的城市平民武裝起義成立了巴黎公社,頒布了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這場革命最終被鎮壓,最后一批社員在拉雪茲公墓一堵墻下被槍殺。
公社期間人們高唱《馬賽曲》,后來成為法國國歌。公社委員鮑狄埃為馬賽曲配上詞,后來狄蓋特又專門譜曲,成為《國際歌》。
巴黎公社成立
3月18日是巴黎公社革命開始的日子。
1871年的今天,巴黎人民通過武裝起義,建立了一個類似于小共和國的組織,也就是巴黎公社。
公社是什么?最早這個詞來自于歐洲中世紀。當時城市居民為了反抗領主的壓迫,成立自衛軍,這種組織便被稱為公社。
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則是普法戰爭。當時法國戰敗,賠款割地。法國人民不滿政府的失敗,成立了很多與入侵普軍和法國政府軍對抗的自治性組織。
與巴黎公社對壘的政府軍
在巴黎也成立了這樣的自治性反抗組織。當時法軍已經投降,軍隊和政府都已經撤離巴黎,而普軍短暫占領之后又放棄了巴黎。巴黎出現了權力真空,就在法國政府軍準備收繳一部分巴黎自治組織武器時,巴黎人民發動武裝起義,并成立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武裝起義
巴黎公社組織類似于一個小共和國,頒布了自己的法律。很多法令帶有社會主義性質。人們試圖通過這樣的形式實現一個不由皇帝國王貴族統治,也不由資本家地主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特別是城市產業工人主導的社會。
收到巴黎公社起義的消息后,占領軍普軍來不及進占巴黎,便讓法軍回攻。在政府軍的攻勢下,巴黎公社死傷3萬余人,堅持60天之后,宣告失敗。
最后一批公社社員退到拉雪茲公墓的一堵墻邊,被集體槍決。
繪畫《拉雪茲公墓墻下被槍決的公社社員》
在公社起義過程中,戰士們高唱《馬賽曲》。后來這首歌成為法國國歌并使用至今。
當時的公社委員鮑狄埃是一位詩人,他為公社寫了一首詩歌,并用馬賽曲配曲,這便是最早的《國際歌》。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這是最后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后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讓思想沖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的通紅,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國際歌的詞作者鮑狄埃
歌詞中唱道: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那么靠誰呢?巴黎公社的人們要靠自己去創造這個世界。
巴黎公社被認為是左翼革命的發端,也對共產主義運動起到了極大的影響。
在墨西哥畫家弗里達故居,可以看到她的床頭裝飾著馬恩列斯毛的畫像。弗里達就是一位信奉共產主義的藝術家,她認同應當由工人農民來管理這個國家。
畫家畢加索也是共產黨員,他加入的是法國共產黨,與巴黎公社革命也莫無關系。畢加索曾為當時共產主義世界的最高領袖斯大林繪制肖像。
法國共產黨員畢加索為斯大林所作肖像
中國也是信奉共產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
這個世界上既有社會主義國家,也有資本主義國家,還有英國這樣保留女王的國家。各種社會制度都是為了尋求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應當理解不同的主義下人們所走的道路。
當年巴黎公社的國際歌傳唱之后,狄蓋特又為它譜了新曲,這就我們現在所聽所唱的《國際歌》。
唐朝樂隊在演唱《國際歌》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