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倆大名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若問“這二城所在何處?”,眾人皆懵,并恍然大悟“原來這倆是地名啊”。
這名城,一就是因那“大司馬”還名揚天下的蕪湖,這二嗎,自是那集諧音梗之大成者的蚌埠——安徽省這不愧為抽象之都。
繃不住了,諧音“蚌埠住了”,形容情感上受到了較大沖擊,快撐不住了,即將要哭或要笑的情形。搭配一顆流汗黃豆,“蚌埠住了”幾乎適用于任何情緒迸發的場景:
當我們在看搞笑視頻的時候;
當我們在《明日方舟》里抽卡,79發也不出6星的時候;
當我們看到別人79發也不出一個6星,但自己一抽一個準的時候;
當我們組隊玩游戲,自己瘋狂carry,而隊友不僅不好好玩游戲還在瘋狂撒狗糧的時候;
當我們有女朋友可以一起甜蜜游玩《雙人成行》,別人只能左右手互搏,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
當我們收到小道消息說不允許再制作戀愛游戲的時候;
當未成年人看到“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時至次日八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候;
當成年人自己玩的菜,又不能裝成小學生的時候;
當我們童年玩的游戲,長大之后再也玩不到的時候;
“蚌埠住了”就是因為其使用情形非常之廣泛,使得“蚌埠住了”成為年度網絡用語的有力競爭者。但也使得蚌埠的房價越來越高,畢竟蚌埠住的人越來越多。
蚌埠,一個曾經名不經傳的十八線小城市,一個外省人可能都讀不對音的小城市,一個GDP能排到一百開外的小城市,成為了全網使用表達心情的短語,也不知道蚌埠本地人是開心還是難過。
曾經提到安徽,外省人能想到的可能只有“臭鱖魚”“黃山”等,如今在這機緣巧合之下,因“蕪湖”與“蚌埠”被廣為人知,擺脫了“存在感最低之一省份的稱號”也不失為一種幸運。
大家一起來聊聊:在什么情況下會讓你“蚌埠住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