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百五十二年間,保據半壁山河,外侮迭起,前有女真,后有蒙古,幸賴一班名將,前仆后繼,忘身為國,驅馳疆場,御侮拒敵。中興七王除外,以下十人立功立事,皆不失為當世名將,其中孟珙、劉锜、虞允文。功業不在韓世忠、岳飛之下。
十、忠義慷慨——曹友聞
曹友聞字允叔,甘肅徽縣人。北宋名臣曹彬十二世孫。少有大志,以忠義聞名。進士及第,天水上任,正逢丁亥之變,蒙古軍攻城,臨難不茍,毅然單騎入城,終于保全天水。鎮蜀為將,驅馳于戎馬之中,大破闊瑞,應原階州,青野原,數著大功,一時威名鵲起。拜武德大夫,左驍大將軍。端平三年,于大安血戰蒙古軍,與弟曹友萬俱皆戰歿,壯烈殉國,追贈龍圖閣學士、大中大夫,謚號毅節。
九、名震當時——魏勝

魏勝字彥威,江蘇宿遷人。多智勇,善使大刀,能左右馳射,應募從軍。嘗率義士三百,收復海州。其崛起,無甲兵糧餉之資,以數千烏合之眾,抗金人數十萬之師,卒完一州,名震當時。可惜功高見忌于諸將,堅守楚州,終因孤軍無援,為國捐軀,時年四十五,追贈保寧軍節度使,謚號忠壯。
八、破家徇國——李顯忠

李顯忠陜西清澗人,生而神奇,早年輾轉金、夏,立功異域,回歸本朝,效力于疆場,屢敗金兵,及完顏亮大舉南侵,臨危授命,主持淮西戰事,以功遷太尉。顯忠父子破家徇國,志復中原。隆興北伐,因二將失和,致符離喪師,中罹讒構,屢遭廢黜,晚年志在退閑,終年六十九,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號忠襄。
七、意氣豪雄——余玠
介玠字義夫,浙江開化人。意氣豪雄,喜功名,好大言。驅馳于戎馬之中,應援滁州,盱眙退敵,授淮東制置副使。受命于危難之際,任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經營巴蜀,以筑城守土之策,依山為壘,據險設防,屹然為西南干城。惜宋理宗猜忌,下旨征調回朝,聞召不安,競至暴斃,蜀人聞之,莫不悲戚,朝廷特贈五官。
六、勇聞江淮——畢再遇
畢再遇字德卿,浙江杭州人,貫藉山東兗州。容貌難杰,早以勇力聞名眾軍。屬南北罷兵,無用武之地。一旦邊事起,諸將望風奔潰。而再遇轉戰泗州、六合,收復盱眙、解圍楚州。勇聞江淮,威聲始著,遂為名將。以武信軍節度使致仕,享年七十,追贈太師,謚號忠毅。
五、神機武略——劉锜

劉锜字信叔,甘肅靜寧人。將門之子,少歷戎馬,早著威名,慷慨深毅,有儒將之風。神機武略,出奇制勝,攜順昌之戰,挫兀術之鋒,威震敵國,雖韓信泜上之軍,無以過之。誰謂英慨不足,雅量有余。惜為張俊忌恨,罷兵權,邃爾投閑置散。
金國完顏亮大舉南下,奉命任淮南、浙西、江南東西路制置使,節制諸路兵馬,中外倚為長城,惜因病不克進師。志未盡展,時不再來,失機一瞬,抱恨九泉。享年六十五,追贈太子太保、吳王,謚號武穆。
四、周旋三邊——呂文德
呂文德字景修,安徽霍邱人。魁悟勇悍,束發從戎,自奮于兵間,周旋三邊,驅馳于江淮、京湖、巴蜀三十年。先后大小百戰,才氣無雙,為敵所詟服。援鄂之勛,尤為顯著。官至寧武軍節度使、太尉,封衛國公。
文德建節兩鎮,久董戎行,素負忠聲,威名在于敵國,勛績著于三邊,以功名自終。然開荊南之制閫,總湖北之利權。專立己威,爵賞由心,刑戮在口。貪斂財貨,聲遍江淮,富可敵圖。去世之后,追贈太師、和義郡王,謚號武忠。
三、孤城不傾——王堅
王堅字永固,河南鄧州人。早年參加忠順軍,隸孟珙、余玠麾下,累功升興元府都統兼知合州。守御釣魚城,屯田練兵,以一城之師,抗蒙古大軍,炮擊蒙古大汗蒙哥,重傷致死。合州解圍,以功遷寧遠軍節度使、湖北空撫使。鐵血丹心,堅守孤城36年,以魚臺一柱支半壁,歷史上絕無僅有。因權臣賈似道妒功嫉能,召回臨安,為和州知州,郁憤而卒,享年六十七,謚號忠壯。
二、慷慨任重——虞允文
虞允文字彬甫,四川眉山仁壽人。姿貌雄偉,落拓有大志。早年以進士及第致身臺閣。值金國完顏亮大舉南侵,其鋒甚銳,有氣吞東南之勢。毅然以儒臣奮勇督戰,用兵制勝,釆石摧而破之,宋事轉危力安。雖謝安、謝玄淝水之功,未有若斯之烈。其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南宋第一。及其罷相鎮蜀,受命興復,志雖末就,其能慷慨任重,亦足可嘉。晚際時艱,出入將相二十年,孜孜忠勤無二。享年六十五,追贈太師,謚號忠肅。
一、蕃蘺三層——孟珙

孟珙字璞玉,湖北棗陽人。父子兄弟俱為大將,于宋室擾攘之秋,破金國武仙圖蜀之師。蔡州之役,聯蒙滅金,雪百年之恥。及宋、蒙啟釁,兵連禍結,珙攻取下蔡,收復襄,樊,經略上游,節制川蜀、京湖,據險守關,蕃籬三層,十數年間。忠君體國之念,可貫金石,隱然為東南砥柱,號宋未將帥之冠。封漢東郡公。惜朝廷制摯,所志未競,以武寧軍節度使致仕。抱憾而終,時年五十二。追贈太師、吉國公,謚號忠襄。
參考資料《宋史》
圖片來自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