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小病,小到連醫院都不用跑,吃點藥就能痊愈。
但是,偶爾也會出現吃了藥還是不見好、病情越拖越嚴重的情況。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你搞混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別。

《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用一張表格,幫你分清風寒與風熱。
受訪專家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醫師 譚超
河南省中醫院肺病科主任醫師 王祿
一張感冒類型表
不少人覺得感冒、咳嗽是小毛病,懶得去醫院,到藥店買點中成藥就行了。但感冒有寒熱之分,必須對癥下藥,否則只會雪上加霜,越吃越重。如何才能分清風寒還是風熱?
咽癢、咽痛是風寒證與風熱證鑒別的關鍵點。
一般,咽癢是風寒,咽痛則是風熱。不過,要排除燥邪所導致的咳嗽,這類咳嗽不論溫燥(風熱燥)還是涼燥(風寒燥)都有咽癢癥狀。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醫師譚超列出表格,讓你對風寒證與風熱證的區別一目了然。
類型?風寒 風熱
共同癥狀 發熱怕冷、鼻塞流涕、頭身疼痛
寒熱 怕冷為主,發熱次之 發熱為主,怕冷次之
汗 無汗 有汗
鼻涕 清涕 濁涕
咽喉 咽喉發癢 咽喉發痛
咳嗽 咳嗽聲重、氣急、稀薄色白 咳嗽頻繁劇烈、咳痰費力、痰粘稠/稠黃
渴 不口渴 口渴
舌苔 發白 發黃
兩種感冒這樣治療
外感風寒與風熱的治療原則及用藥都有很大差別,不辨寒熱隨意吃,除了浪費精力與財力,還會讓你病得越來越重。
風寒感冒
疏風、散寒、宣肺
小柴胡顆粒、川芎茶調散、藿香正氣水是治療風寒感冒的常見中成藥。洗熱水澡、泡腳、穴位按摩等理療法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 穴位按摩:按摩風池穴(頸后大筋兩側的凹陷處)、迎香穴(鼻翼外緣中點處),以局部發熱、酸麻為度。
- 飲食注意:風寒感冒時,飲食上宜吃溫性食物,如生姜、蔥、豆豉等,不宜多吃酸菜、泡菜、醋、山楂等酸澀食物及瓜果等寒涼食物。
兩款湯飲發汗驅寒
①姜糖水:姜片、帶須蔥白煮開后5分鐘,放入適量紅糖即可。
②香菜蔥白湯:香菜、蔥白、生姜少許,切碎共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去渣取汁。

風熱感冒
疏風、清熱、肅肺
銀翹散、桑菊飲、雙黃連口服液、板藍根顆粒是治療風熱感冒的常見中成藥。
外感風熱的患者要多飲水、飲食宜辛涼清淡,多吃涼性食物,如白菜、白蘿卜、梨、橙子等,不宜吃蔥、姜、蒜、辣椒、韭菜、大棗、杏等熱性食物。
兩個適用于風熱感冒的食療方
①貝母沙參蒸雪梨:雪梨1個,去皮去核,填入適量貝母、沙參、薄荷及冰糖,放在碗內加水蒸熟,早晚分食,連吃數日。
此方潤燥止咳化痰,尤其適用于老人、兒童外感風熱引起的咳嗽咽干、大便干結等癥。
②桑菊薄荷飲:桑葉、菊花、薄荷、竹葉各適量,加水煮沸后用蜂蜜調服,可快速解除發熱頭痛等癥狀。▲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