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1977年8月4日清晨,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和召開了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就是在這次會議上,鄧小平果斷決策——恢復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
一、文革中高校停止招生達6年之久
從五十年代開始,中國高等學校招生制度逐步由學校單獨招生、聯合招生過渡到1952年開始的全國統一招生。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的通知》。《通知》認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基本上沒有跳出資產階級考試制度的框框,不利于貫徹執行黨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針,不利于更多地吸收工農兵革命青年進入高等學校。這種考試制度,必須徹底改革。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1966年高等學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遲半年進行。7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改革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從本年起,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區辦理。高等學校招生取消考試,采取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因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和破壞,各省、市、自治區未能辦理招生工作。全國高等學校停止按計劃招生達6年之久。

上圖:工農兵大學生
1970年毛澤東曾經發出大學還是要辦的指示后,高等學校開始逐步招收工農兵學員,當時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復審相結合,后來人們把這些從工農兵中選拔的學生稱為工農兵大學生。但在實際招生工作中,走后門的風氣也隨之產生,并越來越嚴重。1972年,周恩來以極大的勇氣,提出要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收大學生。大多數高校又開始恢復招生,但又規定只招收經過兩年以上實踐鍛煉的工農兵,實行取消文化考試,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方法,使高校新生的質量受到了影響,不利于教育事的業發展。

上圖:鄧小平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1975年, 鄧小平第一次復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試圖恢復高考。他開展全面整頓,其中就想整頓大學招生方法和教學質量。他準備在中國科技大學搞試點,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生。但由于受左錯誤的影響,鄧小平的努力沒有成功。

二、鄧小平堅持恢復高考,迎來又一個教育的春天
1977年鄧小平復出以后,自告奮勇主管科學教育方面的工作,他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恢復高考。1977年7月23日,鄧小平剛剛復職,就特別提到大學要從工農兵中招生,重點大學可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
鄧小平堅持公平的考試,堅決反對走后門上大學,他說,不管招多少大學生,一定要考試,考試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誰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不能走后門。可見他當時就有明確的恢復高考的決心。

上圖: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大學生
8月4日至8日,鄧小平主持召開全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在會上,有人指出文革中采用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招生辦法存在的弊病,建議恢復高考,得到許多與會者的贊同。鄧小平當即在會上提出要從當年起恢復高考。

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針對會上發生的激烈爭論,鄧小平再次重申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生的主張。這次會議決定廢除群眾推薦、領導批準的招生辦法,恢復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制度;將招生面擴大到過去十一年來的中學畢業生和各行各業的青年;直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收20%到30%的學生。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中斷了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

這標志著教育戰線撥亂反正任務的完成。
11月至12月,全國約有570萬名青年報名參加了冬季進行的高考。全國高校共招收新生27.3萬人。1978年,高校招生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全國約有610萬考生參加,秋季又有30.2萬名新生入學。恢復高考制度,是教育領域撥亂反正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標志。
1978年3月,中國科院等還恢復了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制度,招收研究生,這年5月日,63500名考生同一時間走進不同的考場,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這一年碩士生全國共錄取10708人。

在鄧小平倡導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氣氛下,教育、科學、文化的春天終于來了。隨后,在中國大地上,高考熱引發了高考自考熱,學習科學文化的良好社會風氣蔚然成風并很快席卷中華每一個角落。

三、鄧小平推倒兩個估計,教育事業走向正規發展
在恢復高考的同時,教育領域另一項撥亂反正的重大措施是推倒兩個估計。兩個估計是1971年經姚文元修改、張春橋定稿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里作出的,即: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戰線是資產階級專了無產階級的政,是黑線專政;知識分子的大多數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產階級的,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兩個估計沉重地打擊了教育戰線的干部師生,嚴重地擾亂和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推倒兩個估計,是教育戰線撥亂反正、解放思想的關鍵。

1977年8月8日,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對17年的教育和教師隊伍作出充分肯定的估計。鄧小平說:對全國教育戰線十七年的工作怎樣估計?我看,主導方面是紅線。應當肯定,十七年中,絕大多數知識分子,不管是科學工作者還是教育工作者,在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辛勤勞動,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教育工作者,他們的勞動更辛苦。現在差不多各條戰線的骨干力量,大都是建國以后我們自己培養的,特別是前十幾年培養出來的。如果對十七年不作這樣的估計,就無法解釋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