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出現(xiàn)過眾多的杰出詩人,他們大部分都有雅號,比如我們熟知的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詩人雅號呢?
1.詩仙:李白
李白的詩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杜甫贊譽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他的《蜀道難》,讓賀知章由衷的贊嘆,贊譽他是謫仙人。因此,后世便以詩仙稱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后人難及的高度。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2.詩圣:杜甫
杜甫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圣。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一生作詩三千多首 、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
3.詩神:蘇軾
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其詩更是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因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故人稱詩神。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4.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其詩沉穩(wěn)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劉禹錫(772年—842年),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
5.詩佛:王維
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后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其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6.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他作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fā),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7.詩狂:賀知章
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詩狂簡介: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漢族,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少時就以詩文知名,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
8.詩骨:陳子昂
陳子昂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陳子昂(約公元659年—700年)初唐著名詩人,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他論詩標榜漢魏風骨,反對齊梁綺靡文風,詩風質樸渾厚,受到杜甫、韓愈、元好問等后代詩人的高度評價。
9.詩杰:王勃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杰。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王勃為四杰之首。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英年早逝。
10.詩囚——孟郊
孟郊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jīng)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孟郊(751年—815年),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唐代著名詩人,由于在官場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孟郊清寒終身,為人耿介倔強,詩也多寫世態(tài)炎涼,民間苦難。
11.詩奴——賈島
賈島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人稱詩奴,又名瘦島,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jù)說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fā)牢騷,被韓愈發(fā)現(xiàn)才華,并成為苦吟詩人。
12.詩鬼:李賀
李賀其詩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象,經(jīng)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創(chuàng)造出了很多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fā)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
13.詩家天子、七絕圣手:王昌齡
王昌齡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王昌齡 (698年—757年),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
14.詩隱、詩星――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與王維齊名,并稱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又稱之為孟山人。因他未曾入仕,以隱士終身,故稱詩隱。清代文人陸風藻在其《小知錄》里說:詩星,孟浩然也,因此孟浩然又有詩星之雅號。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xiàn)。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后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并稱為王孟。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
15.五言長城:劉長卿
劉長卿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
劉長卿(約726年—約786年),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他的山水寫景詩風格清淡,與王維、孟浩然頗為接近。
16.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善詩文,但以詞明世。其《稼軒詞》還六百二十余首,無論數(shù)量之富,質量之優(yōu),皆冠兩宋,乃人中之杰,故人稱詞中之龍。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qū)遙墻鎮(zhèn)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現(xiàn)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zhàn)斗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
17.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也是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隱逸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故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
陶淵明(352或365年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18.凌云詩才:李商隱
李商隱享年只有46歲,卻是唐朝上千詩人中極富才華的一位,在當時就享有很高的贊譽,故有凌云詩才之稱。
李商隱(約813年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
19.中華詩祖、辭賦之祖、詩魂:屈原
屈原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他被后人稱為詩魂"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
屈原(公元前340年年—公元前27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是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
20.詩虎:羅鄴
羅鄴才智杰出,筆端超絕,氣概非凡。以七言詩見長,尤長七律,咸通、乾符年間,時宗人羅隱、羅虬俱以聲格著稱,遂與之齊名,號江東三羅。明代有人將羅鄴置于三羅之首,輯有《羅鄴詩集》一卷,《全唐詩》卷六五四收其詩。被世人稱為詩虎。
21.詩俠:劉過
其詩有豪俠之氣。元代楊維楨《宋龍洲先生劉公墓表》:南渡后,以詩俠名湖海間。因此,他被稱為詩俠。
22.詩瓢:唐求(唐球)
唐求,一作唐球,生卒年已不可考,唐末蜀州味江山(今崇州市街子鎮(zhèn))人。在唐僖宗乾符年間,曾為青城縣令。在《全唐詩》中,也只收其詩1卷,計35首。《唐才子傳》稱唐求的詩氣韻清新,每動奇趣,工而不僻,皆達者之詞。唐昭宗時,王建帥蜀,欲聘唐求為參謀,他拒不受聘,棄官返鄉(xiāng),隱居于味江山中,人稱為唐山人或唐隱居。他寫詩,或片語,或成聯(lián),不拘長短,隨手記下,數(shù)日后即成一首好詩。每詩成,捻詩稿為丸,投入一大葫蘆瓢中。晚年臥病,他把詩瓢投入味江,無限感慨道:茲瓢尚不淪沒,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詩瓢漂入新渠,有識者見之曰:此乃唐山人詩瓢也!乘小舟將詩瓢撈起,可惜詩稿多以浸潤損壞,僅得詩為其詩稿的十之二三,人稱之35篇半。后人因此稱其為一瓢詩人、詩瓢。
23.詩僧:張志和
張志和(743~774),字子同,道號玄貞子,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博學能文,曾經(jīng)進士及第。其自幼受到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唐肅宗年間,張志和到京城游太學,取得國子學士資格。不久,一舉明經(jīng)擢第,此年僅16歲。一個弱冠少年就能向肅宗皇帝獻策,可謂少年得志,因張志和才華出眾,受肅宗李亨賞識,特加獎掖,任命為待詔翰林,授予左金吾錄事參軍,肅宗同時還賜名志和與他,自此志和即為其名。
24.詩癖:蕭綱
蕭綱(503~551),字世纘,梁簡文帝,梁武帝蕭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蕭統(tǒng)同母弟。初封晉安王,昭明太子卒,立為皇太子,后嗣位。謚曰簡文帝,廟號太宗。蕭綱六歲能屬文,七歲有詩癖,是一早慧文學少年。三國魏曹植封東阿王,梁武帝驚嘆六歲的蕭綱的文才,以曹植比之。
25.詩腸: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人。字文昌,祖籍吳郡(今蘇州),幼遷居和州(今安徽和縣)烏江。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他的詩文為韓、白二人所推重。韓愈稱道他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病中贈張十八》),白居易更贊譽他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讀張籍古樂府》)。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他成績卓著,然而遭遇卻很不幸,可謂貧病交迫,坎坷一世。
27.詩囊:齊己
齊己(861~937),俗姓胡,名得生,湖南益陽人,是晚唐與貫休齊名的詩僧。家貧,少孤,好作小詩,出語驚人。七歲捐俗于湖南寧鄉(xiāng)大偽山寺。勤于著述,《全唐詩》錄其詩作800余首,此外,還有《詩論專著眾風騷旨格》傳世。齊己的詩作不僅篇什繁富,而且藝術價值也令人矚目。齊己善用物,遣意抒情,形成獨特的清美詩風。
28.詩窖:王仁裕
王仁裕(880~956),字德輦,史傳均稱他是天水人,今據(jù)墓志以為應作唐秦州長道縣人。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仁裕在文學上先以詩名,時人號為詩窖(jiào),在五代已負盛名,至今轉述引用甚多,但考察史料,最早記載詩窖之稱,則見于兩宋之際曾慥編撰《類說》卷二十六。清吳任臣《十國春秋·王仁裕傳》:生平作詩滿萬首,蜀人呼曰詩窖子。亦省稱詩窖。清陸鳳藻《小知錄·文學·詩世界》:詩窖,王仁裕也。
29.詩魂: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宣州區(qū)人。蔭庇河南主簿,歷任縣主簿、知縣,國事監(jiān)直沖,累官尚書都官員外郎。善詩,詩意深遠古淡,間出奇巧,有宋詩開山祖之稱。歐陽修自稱不如,并尊之為詩圣。司馬光說:我得圣俞詩,勝有千金珠。時有宋文歐公第一,詩梅公第一之評論,著有《唐載記》、《毛詩小傳》、《宛陵集》等,皆刊行問世。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