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個人,叫黃彥臣,他是治平四年進士,歷知長汀、南安二縣,通判泉、廣二州,遷知汀、劍、建諸州,累贈少師。他字叔燦,有一些書籍則寫作叔粲。燦與粲今天看來除了字音相近,沒有別的關系,事實上,淵源頗深。
燦,簡化前寫作燦,小篆字形從火從粲,粲亦表聲,楷書一脈相承,基本沒有太大變化,只是其中粲的部件位置有變動。其實最開始,燦寫作粲,粲是精米,引申有光彩鮮明、明亮美好的意思,這個意義后來被加上火加強表示,便有了燦。光彩鮮明,加上火苗熊熊、火光耀眼、火星飛濺,燦的本義便是光彩耀眼、鮮明潔凈的意思。因為燦的筆畫相對來說比較復雜,所以簡化時用從火山聲的燦為其簡化字,字形上反倒是與粲沒什么聯系了。
燦常常被用來形容星辰。曹操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在觀滄海之后聯系起廓落無垠的宇宙,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日月似乎穿行于大海,星星和銀河的明亮絢麗似乎由大海吐納,堪稱壯麗。何遜說臥思清露浥,坐待明星燦,天氣太熱了,心好像也靜不下來,便臥床靜思,任由露水濕潤,等待著黑夜到來明星燦爛。韓愈說山樓黑無月,漁火燦星點,張繼的江楓漁火對愁眠,到這里卻是伴著點點天星燦然點亮黑夜。星辰的燦爛讓我們遺忘夜的黑暗,并不斷召喚我們向前,踏過平庸,路過風景,去往無垠與廣袤的天地。
蒼顏耐風雪,奇態燦云霞。由光彩耀眼、鮮明潔凈,燦又有了鮮艷、明白等意思。晚霞紅似錦,燦燦發光輝,所以在燦若星辰之外,又有了燦若云霞、燦若云錦等等意味。事實上,夜幕之上星辰閃爍是燦,錦緞之上光彩明媚亦是燦,嬌女面目如畫是燦,文人文辭華美亦是燦。人世間很多人事景物都可以用燦來形容,于是仰頭一看是燦爛星辰,俯身一望是燦熳燈火,軒室翠燦,牡丹燦燦,有人燦然一笑,在一片華麗絢爛之中,發出生命的光彩。
王陽明說: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萬理燦然。仁義禮智是表德,從性生發而來,性只有一個,名稱雖然多,但本質是一樣的,你要是能把性搞清楚、認識清楚,那么天下萬理皆通,萬理燦然。燦然,謂明白、顯豁。宋明理學到底是深受禪宗的影響,王陽明的這句話,與六祖慧能說的萬法在諸人性中頗相似,看似簡單要做到卻并不容易。
萬理燦然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人心人性要達到燦然,更是不容易。當年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可慧能卻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世界演進,世事紛繁,人心浸潤利害,沖突和矛盾難免包蘊于心,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己,都有所隔,塵埃紛紛落下,想要做到無處惹塵埃當然不容易。所以慧能教人返就自本性識佛,行住坐臥皆是禪,運水搬柴皆是道,從眾生從人性之中去洞見,明心見性,道由心悟,由此達到人心的燦然,做到明白與豁達。
從火從山的燦,我們只能單純聯想到燦爛,可當我們回溯本源,發現燦原來是燦是粲,就能明白這個字內涵的光彩耀眼與鮮明潔凈了。中國的文字大多如此,我們書寫著如今簡單筆畫的同時,更應該去探索它的緣起,由此摸索著去探知,或許能發現更多簡單字詞里的深刻內蘊。(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施希茜)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