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觀后感范文(1)
今年的國慶節,項目部組織集體觀看了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三小時的電影結束后,我的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影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志愿軍戰士的英勇無畏與取得的巨大戰果。而讓我一直難以忘懷的是影片中七連指導員的一句話:“挺住意味著一切”。
可究竟是什么,讓當時的戰士們在如此慘烈的戰斗下,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又一個倒下,仍然勇敢地堅守在自己的戰斗崗位;在零下40度的冬夜,以一身薄衣堅守在伏擊的位置,即便長眠雪中也從未退卻。
這簡單的“挺住”二字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我想,這就是一種信仰,一種最樸素的信仰。那些英勇的戰士沒有今人的學歷,他們中的大多數甚至不認識字,不會懂那些古籍上縹緲的圣賢之理,也不懂那些深奧的現代哲學。但他們明白的是,他們的父母兄弟剛剛分得了祖祖輩輩從未真正擁有過的土地,耕作、建房、養豬……他們的腦海已經構建了未來美好生活的藍圖。
而侵略者卻將戰火燒到了家門口,強盜將搶走勝利的果實。他們明白今天可以不打,因為槍炮聲貌似還很遙遠,可是明天呢?未來呢?侵略者的貪欲永無止境,戰火早晚會燒到家鄉。
為了未來的美好生活,為了子孫后代,無需大道理的動員,無需復雜的心理斗爭,所有人都在第一時間作出了正確的選擇-堅決捍衛我們的國家,捍衛我們的尊嚴。
就像影片中一名戰士所說的:“希望下一代能夠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讓他們不打仗。”而就是這樣的信仰,他們挺住了敵機鐵雨般的轟炸,挺住了敵人密集的炮火,挺住了那徹骨的寒冬……
今天,戰爭的烽火早已熄滅,但信仰的火把依舊留存在我們的心中,那樸素的信仰已不僅是保家衛國的熱血,還是那義無反顧沖向疫區的背影,是那在隧道中近三十七度高溫下堅守施工崗位的一線工人……
一代代人的奮斗換來了今日的歲月靜好,一代代人的犧牲贏得了我們安定幸福的生活。
觀影后,我的朋友問我現在是怎樣的心情,我只對他說了片尾的那兩行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歷久彌新!偉大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永垂不朽!”
熱血長津湖 青春當有為(2)
72周年國慶之際,影片《長津湖》熱映,把觀眾的記憶帶回到71年前那場戰爭實力呈非對稱態勢但又最終以弱勝強的血戰歲月,敘述國家領袖和浙江普通伍姓家庭送子入朝參戰,志愿軍以大無畏英雄主義氣概,艱苦卓絕地贏得長津湖戰役勝利的故事。
從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到揚眉吐氣的“東方雄獅”,“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作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影片中,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每一幀精彩動人的畫面時時觸碰著心中的弦。從初次參戰就冒死沖向最前線的伍萬里到“特級英雄”楊根思抱起炸藥包沖向敵群、與敵同歸于盡的英姿,從阻擊手平河的鎮定自若到梅生在激烈戰斗后返回戰場撿起殘破的女兒照片的啜泣不止,他們這樣一群人物共同構成新中國成立之初已然站起來并團結如一人的中國人民集體精神氣象;與此同時,中南海的庭院與浙江鄉村秀美山水之間密切串聯起來,共同組合成為新中國從領袖到民眾同仇敵愾、共御強敵的鋼鐵意志和堅強決心。
英雄們說:我們的身后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后退一步!這種血性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是什么信念讓這些人將得失、生死拋諸腦后?因為他們是去參加一場為阻止戰爭而打的戰爭。中國人的“武”字,拆成兩半就是“止戈”,換言之,正是我們“討厭”戰爭,才會拼盡全力贏得這場戰爭,也正如電影臺詞所言:“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正是無數個他們站出來,才有無數個我們站起來,正是無數個他們敢去相信明天,才換來無數個我們日新月異的今天!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和平來之不易,我輩定當奮發圖強。“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當代青年,不是“笑憨蝴蝶,總貪送醉夢鄉中”,也不是“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里”,一定要樹立起高度的理想信念,以刮骨療毒的精神,以猛藥去疴的決心,以壯士斷腕的氣魄,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不懈奮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當然,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履行好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正所謂“知行合一”,方能體現新時代青年的精氣神兒,感悟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真諦,也才能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我們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具有極其重要的時代性,發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激發出無往而不勝的強大力量,迸發出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就一定能夠不斷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彩華章!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