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若即若離
【讀音】ruò jì ruò lí
【意思】若:好像;即:接近。好像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后生在后邊跟隨,若即若離,并不言語。”
【示例】他的書雖然和《了凡綱鑒》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令人不知道講起來應(yīng)該怎樣拉在一處。 ★魯迅《彷徨·高老夫子》
【近義詞】敬而遠(yuǎn)之、貌合神離、若離若即
【反義詞】親密無間、親如骨肉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態(tài)度不明朗
【英文翻譯】keep somebody at an arm's length
【成語用法】若即若離亦作“若離若即”
1.形容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不密切或保持一定的距離。
清陳康祺《郎潛紀(jì)聞》卷十:“大抵總憲戇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滿,而與和相若離若即,又未嘗不稍歛其鋒棱,一時眾口詆諆,遂有師相門生之謗。”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后生在后邊跟隨,若即若離,并不言語。”
2.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魯迅《三閑集·匪筆三篇》:“這種拉扯牽連,若即若離的思想,自己也覺得近乎刻薄,但是,由它去罷,好在‘開審’時總會結(jié)帳的。”
沙汀《淘金記》二六:“那個早晨怕于承認(rèn)的若即若離的真相,現(xiàn)在已經(jīng)明確起來。”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自來籤上的詩句,多半是若即若離,在似可解與似不可解之間。”
3. 形容感情不明確,好像靠近,又好像疏遠(yuǎn)。
你喜歡一個人,這個人也喜歡你,可是面對你的靠近,ta卻會表現(xiàn)的忽冷忽熱、若即若離?大概,也許,只是你以為ta喜歡你吧。